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認認真真去寫日記了。我也很久沒有沉下心來去寫一篇文章。我試過去寫,但每次都是不滿意的結果不了了之。我討厭自己為寫而寫的狀態(tài),我把這一直當理由,推脫至今。
我想,也許是我自己太過固執(zhí),糾結于一些說不上的情緒里,說不出,出不來,表面還盡職盡責的扮演好我的社會角色。我甚至于不太敢說這些,即使在這個只有一個人認識我的平臺。我害怕別人說我矯情,說我無病呻吟,這樣想多了,連自己都覺得是這樣了。
我想了很久,到底為什么會是現(xiàn)在這樣,明明仔細分析起來,我過得很好,幾乎不用為什么而發(fā)愁,可是我卻困頓于一種無法言說的迷茫中,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迷茫,但你不知道為什么迷茫。這種感覺曾一度壓的我喘不過氣,我嘗試轉移注意力,讀書,鍛煉,研究美食,這些活動都有效過,但也在后來攤到不行,啥也不干。
后來我想明白了,好像平淡生活了很久的人需要一點刺激是的,我需要生活起一點波瀾,我需要與人慢慢熟絡起來。也許是試著主動發(fā)微信,也許是試著主動邀約游玩,也許是試著展現(xiàn)我性格的不同面,又或許我該試著去找一個男朋友。
也許是自己一個人生活久了,有很多個瞬間,我陷入一對對矛盾中。我需要一個人陪我聊天,可我又討厭每天自己要花時間去陪別人聊天。我需要一個人陪我旅行,可我又討厭兩個人意見相左時非要一方妥協(xié)的場景。但現(xiàn)在,更多的時候,我愿意在前者嘗試且盡力去適應后者。
在很多個瞬間我都在想,自己的某個行為某個想法是不是有點病態(tài),可我自己也明白,純粹的心理健康少之又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有點病態(tài)的正常人,只要你不去關注執(zhí)著于病態(tài)本身,也許就像森田說的順其自然便是最好的療法。我努力,我正在努力,我也希望我可以變得更好。
在寫了這么多也許不著四六的話之后,腦海中閃過很多畫面,跑步,做飯,做手賬,主動和別人聊天,在春節(jié)前和朋友去商場購物,在大年初一收到朋友為我做的一年總結,在年后終于外出旅游了一次,試著玩一次網(wǎng)游遇到了負責任的師父,一幕幕,突然覺得溫馨了很多。
原來我想寫很多,關于我愛的荊棘鳥,關于社會對老師的評價,關于我自己的發(fā)展,關于朋友給我的溫暖回憶,但最后都是在一半甚至于開頭不了了之,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原來幾千字洋洋灑灑不帶停頓,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不用考慮題目,不用考慮整篇布局,不用考慮中心立意,而現(xiàn)在,無論怎樣開頭,我總覺得自己會跑偏,總覺得下一句和上一句驢頭不對馬嘴,下一段和上一段驢頭不對馬嘴,于是就像撕掉一張張稿紙似的心情郁悶。
這篇文章我也不知道寫什么,想什么,想到啥寫啥,最后還是想說那句,對于主動聯(lián)系別人是件很困難事情的我來說,我的朋友都不知道我要鼓起多大勇氣才能主動聯(lián)系他們,苦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