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有幸受朋友邀請參加了一場關(guān)于文化研究的年會,在此之前,我心中從未有過對文化的定義標準。最常聽的是“這人沒有文化,可憐,在社會底層生活。”,“沒文化,真可怕”等諸如此類的話,似乎把文化就等同了知識。其實,有知識并不能同于有文化,知識如果沒有正面的傳播和使用,它是靜止的,而文化是有靈魂、有魅力的。文化這個詞太廣泛,不好去定義,但一個有文化的人給人的感覺一定是舒服的。今天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文化最終是傳播愛和善良,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他如何對待兒童、婦女和閑暇時光。”深以為然。可能我所理解的有文化更接近于有素質(zhì)。
? ? 很小的時候,一個堂姑姑家門口的玫瑰花開了,只有一朵,深紅色的,在陽光下那么鮮艷,我也從未見過,甚是好看。因為姑姑舉家在外,與我同行的有幾個伙伴,大家都想要那朵鮮花想摘下來據(jù)為己有,卻怕花的主人會責怪,而我知道花的主人不在,感覺自己是和這個花最親的人了,就當是它的臨時主人吧,于是很順理的把花摘了帶回家欣賞,那個時候就是純粹的喜歡,也是孩子的幼稚和本性,同行的其他伙伴有的羨慕有的嫉妒,有的人會說我偷了人家的花。從那次摘花事件發(fā)生之后,我好像意識到了什么,那是第一次覺得那樣做是沒有素質(zhì)的,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素質(zhì)。后來只要看到別人家開的再多再漂亮的花也從來沒有去折過一次,見過最多的就是別人庭院里種的一大顆梔子花,香味都飄到了圍墻外,而我也從不敢奢望去摘下一朵,這也許也是我后來對花和植物的一種強烈的熱愛,并有著喜歡種養(yǎng)植物的情結(jié)。
? ? 電影芳華的男主人公對待別人比自己好,總是做一些大家認為很傻很吃虧的事,在食堂打飯他自己都是打碎了的餃子,把完整的留給別人,對身邊的一切都那么善意,但在那樣的年代卻沒有被世界溫柔以待,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讀懂別人的善意,而那些麻木的人只會覺得他僅僅是傻,或是腦袋不正常。那些在看笑話的人里不乏學術(shù)高知識多的人也不乏地位高自認為高人一等的人,可那些知識沒有好的品德和情懷去支撐,也只是德不配位,又怎能長久,那些人當然不叫有文化。
? ? 身邊很多人,對待不同的人態(tài)度總是不同,比如大家評價一個人說她的性格耿直,說話很沖,但不需要太細心也可以發(fā)現(xiàn),她對待上級和有地位的人態(tài)度往往很謙和有禮、笑容滿面,而對待下級和社會底層的人卻截然相反,也看不見什么笑臉。在我心里,顯然我不能理解這樣的判若兩人的人格分裂做法,也不太愿意親近傳說中這樣性格耿直的人。我親近的人大多是沒有什么分等級擺架子的,也不會聚在一起就只談?wù)撜l是誰非的,也可以說是內(nèi)心純良、對待他人是一視同仁的。
? ? 很慶幸,自己擁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閨蜜。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我們可以邊吃飯,邊分享誰的一篇文章,說說自己的感悟,鞭笞一下對方的三觀。說到朋友,我想表達一下自己最珍惜的幾個。其實,友情不在于時間長短,從小在一起的好朋友娟,她最善良,可能她連一只螞蟻都沒踩死過,小學和她同桌,連我這個膽小的小不點都“欺負”過她一兩次,其實那時候我都能分清是誰是誰非,只是覺得她好不好玩,太溫柔文靜,逗逗她而已。直到現(xiàn)在,不在身邊,而我們的友情應(yīng)該是最久最醇的。再說英子,她是能量最大的,從來沒有見過她柔軟的時候,每天都是能量爆棚,充滿激情的,我常笑話她初一數(shù)學只考38分,現(xiàn)在卻在縣重點高中教高三數(shù)學,她立馬大聲哈哈笑,因為不管我說什么玩笑話還是聊天間,她的笑聲總是最清脆響亮的,即使生活很累,她依然樂觀面對。英子給我介紹了穎子認識,三人成了一臺戲,每周都會約起來,記得第一次約在西餐廳,大家點了些水果和米粥,談話到半夜都不想回家,東西沒吃幾口,嘴說個不停,這么久來,卻沒有覺得一個好友的三觀能這么合。五六年前,我每天步行上班,每次途中總看到對面一個女孩邊啃蘋果邊往我相反的方向迎面走來,這么多次的偶然相遇,而我也經(jīng)常是在啃蘋果,多么同步。我們大概都想認識對方,她長的漂亮文靜,一看就是一個善良的姑娘,我們相互留了電話,加了微信,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她叫西,那時候她還未嫁人,我把身邊最好的閨蜜琪也介紹一起認識,三個人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的,過得很愜意。這種生活,甚是想念。
? ? 當然,還有很好的朋友,美、蘭、紅,這些和她們一樣都是住在心里的。有人說好朋友不在多,在于精。的確,朋友也許很多,但真正意義上閨蜜的似乎就是這些,最近我也在想這件事。也不怕得罪人,因為說實在,也有幾個原來感情不錯的,后來不知何種原因變生分了,許是太忙,也或者時間留下來的都是最真的,我把這稱為友情文化。說的文化一點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 ? 最近,和英子穎子在一起的時間居多,開心時唱唱歌,唱的最好的是英子,聲音洪亮、氣場十足。失落時一起談?wù)勀壳暗纳顮顟B(tài),也談?wù)勎磥恚钕矚g這種自在的方式。我們?nèi)齻€人似乎都很忙,有空的時候想請她們喝一杯,雖然我不沾杯,但到時候也一定愿意端起酒杯,只為我們相遇的時光,穎子的酒量一定是最好的,英子一定是笑聲最大的,而我一定是最幽默風趣的。我不愛喝酒的場合,因為實在是沒有酒量,有許多時候,酒桌上,總會有人提議叫你喝酒,可能你不喝,會有三千個理由讓你難拒絕,會有三萬個批判和失望的神情凝視你,會有三百年記得你好像不干脆不給面子,似乎你在這樣的行業(yè)里和這種場面上就應(yīng)該會喝應(yīng)該能喝。而在這種時刻,男人有沒有風度就看他是不是總在強求別人喝酒,喝酒這個文化要看本身的酒量,如果大家都能心中有數(shù),不藏著掖著,自然多少的量就喝多少的酒,也無需來勸。所以日常的酒文化我不太茍同,如果哪天喝酒如喝茶一樣自在隨意,我認為才是最好的酒文化。
? ? 在我淺顯的認知里,文化可能太大,而我定義的或許就是人與人之間最舒適的相處方式和待人態(tài)度。能不能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得先看看是不是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先有德再有才,而后德才兼?zhèn)洌?br>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