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校輔導員,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決定寫下來分享。更重要的是,我決定以后繼續把我讀大學時稀里糊涂掉進去或者幸運地繞過去的坑說給大家聽聽。之所以想把這些感想拿來分享,是因為當了老師之后,發現每一屆同學總會在那幾個坑前猶豫徘徊,然后還是跳了進去,最重要的問題是不自知。到了畢業的時候一些同學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抱怨學校不好,專業不熱門,全然不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作為過來人和站在路旁看著大家的人,我都有義務做個路標,提醒前方是“連續上坡”還是“事故多發地段”。別人的經歷是無法復制的,但是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我來說說自己的大學經歷。本科四年,一共評了三次綜合獎學金(每學年一次,大四不評),我得了三次一等獎。我是怎么做到的?這里有三個層次的問題。
1.怎樣拿獎學金?答案:積極。計算一下每年各種獎學金獲獎的比例,你就會發現,要拿一個獎學金真不是難事,需要做的就是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比別人更積極一點。什么是積極?我的理解是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比如,別人覺得60分萬歲(大學里最大的坑),你覺得75分才夠,那你就會更勤奮;別人覺得志愿服務在浪費時間,你覺得幫助他人很快樂,那你就會更博愛;別人覺得早起鍛煉很痛苦,你覺得早晨跑跑步有益健康,那你就會更自律。這些都是別人不愿意做的事而你去做了,在別人看來你就是個積極的人。再想下去,如果很多人都不愿意做的事,而你確定是值得做的,而且你去做了,那么你的積極將換來什么?我想用獎學金作為酬勞真的太少。你的ambition換來的可能你自己都沒想過的成就。而世界上大多數成功的人不就是在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嗎?
2.怎樣拿一等獎學金?答案:專注。許多人也愛學習,成績也不錯,從小學起總能排名在前20名,甚至前10名,各種獲獎也不少,二等獎、三等獎的獎狀拿出來也有一大摞。滿足了嗎?有一種驕傲,叫作“叫我第一名”,你可能從未享受過這種站在山頂的感覺。相信我,只要站上去一次,就會迷戀她。迷戀她,想要追求她,這是一種專注。表白女神能三心二意嗎?要拿一等獎學金,你得有這個姿態,那東西就是我的,其他人想都別想。所以每門課的分數就該95以上,最好滿分,因為女神是完美的啊,80分換來的女神也只有80分。專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會養成習慣,看到東西就想刨根問底,養成以后你的世界將會大不一樣。別人看到“獎學金”三個字想到的是¥$……你想到的是有哪些獎學金,條件是什么,什么時候評選,以前拿到過的人現在在干什么,我想拿的話優勢、劣勢在哪里……時間一長,你就成了一個“深刻”的人。
3.怎樣連續三年拿一等獎學金?答案:真愛。別指望一個不熱愛學習的人持續拿到獎學金,因為沒有內在動力的支持,這樣的長期任務很難做到。獎學金可以說是一種對于努力的外在正向激勵,好處是評價辦法清晰,獎勵直觀;壞處是有時候會影響內在動力的形成,有同學說就給2000元,我干嘛這么拼,我又不差錢。對此,我的觀點是:獎學金是你努力學習、積極參加活動的副產品,而不是目標,你的目標是獲得成長,自我強大。這樣一來,就從獎學金具體金額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了。一心想要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估計拿獎的可能性不大。再進一步想,你愿意用獎學金標的你目前的價值嗎?2000或者300又代表了什么?永遠記得,學生階段自我成長的目標超過任何其他目標,與其說學生的主業是學習,不如說,學生是專職自我成長者。只有真愛,才有持久動力,而且樂在其中,不是嗎?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而來。
總結一下:積極去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專注于你正在做的事,真愛并享受做的過程。預祝你登頂成功!
思考題:
1.你做過什么別人不愿意做的事嗎?你為什么要去做?你在做的時候別人怎么看你?你怎么看自己?
2.你拿過第一名嗎?拿到第一名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歡迎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