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筆記——大眾場合,不批評學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以前,在大眾場合,是批評學生的。

還不留情面,還沾沾自喜。升旗儀式,學生站不,就揪出來,讓他旁逸斜出,丟丑。年級集會,小聲嘀咕,徑直走上前去,用手勢制止。學校運動會,有的學生大聲喧嘩,我干脆呵斥:“你這是干啥,把班級的臉丟光了。”自然,孩子會在這些批評呵斥之下,灰頭垢面,也乖乖地聽話了、守紀了。看到這些,我覺得自己是對的——這種棒喝式的方法,見效快。

當然不會次次靈驗,也會遇到刺頭。有一次,我就遇到了。學校運動會,同學們都團團圍坐,在一旁觀戰。同學們多數都遵守秩序,認真觀看,加油鼓掌。而他,卻不是,將凳子搬到了觀眾席的最前面,脫離班級,坐了下來。我找到他,用手勢提醒他——趕緊回去,坐回到自己的班級。他看到后,也沒有說話,搬起板凳,回到了班級自己的位置上。可是沒等三分鐘,他又跑到了觀眾席的前面,這次,還手舞足蹈,大聲吆喝,引得不少的學生,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這下,我火了,沖到他面前,大聲呵斥起來:“你是怎么了?說一遍不聽,變本加厲的!”他正在興頭上,我的話無疑給他潑了一盆冷水,澆熄了他的熱情,也把他的無名火澆了上來。“后面看不到,我就不能到前面看了,你這班主任,也太古板了!”他干脆和我叫板起來。我還真沒遇到這樣不尊重老師的孩子,一時火冒三丈,直接將他拉了出來,在大眾廣聽之下,對他訓斥起來。

刺頭的確是刺頭,我的訓斥,竟然絲毫沒有起到作用。后來,他“哇哇”地哭了,干脆沒有觀看運動會,獨自一個人,跑回了教室。看著刺頭遠去的背影,我內心五味雜陳,也不禁為自己剛剛的所作所為反思起來——刺頭固然不對,但是,我難道就沒有錯么?作為一個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我在眾目睽睽下,大聲呵斥他、批評他,這不是撕掉他的自尊么?他與我對著干,和我頂嘴,可能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他想保護自己的自尊。而我卻步步緊逼,讓孩子無路可退,這是我自己違背了教育的規律啊!

我緊跟他的步伐,也趕到了教室。刺頭正在教室里傷心地哭著,我沒有說話,拿了一張紙巾,遞給了他。他停止了哭泣,抽噎著,看著我。“老師的確有些過了,不應該在大眾場合批評你。”他有些吃驚,接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頭。“老師,本來就是我錯了。只不過,我受不了您在那么多同學面前批評我,所以……”果然,與我猜測的一樣——他其實知道自己錯了,只不過,因為我的處理方法不對,讓他難以接受!

批評孩子,是一位班主任或者老師無法避免的,但是怎樣批評,在什么地方批評,掌握批評的契機,的確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生都該研究的課題。首先,批評是帶著愛的,這是批評的基礎。批評如何說出口,應該選擇恰當的地點、恰當的時機,所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批評可以延后說,待自己冷靜,學生情緒平息,效果比當時好;批評單獨說,肯定比在大眾場合好。批評的方式也是一門藝術和學問,批評的話語可以化為春風拂面,暖人心田,拉家常,談心,學生聽起來,受用、入心;批評對事不對人,講道理,擺事實,字字入理,學生才豁然開朗、幡然醒悟;批評有時也可正話反說,旁敲側擊,幽默詼諧,讓學生在在頻頻笑語中,明道理,通情緒。批評不同的孩子,也應該選擇不同的方式——內向的人,一個眼神、一次提醒,就是批評;皮糙肉厚、內心強大的,可以響鼓重槌;屢教不改的,可以迂回婉轉,批評和表揚并用。

大眾場合批評刺頭的經歷,讓我吃了一塹,也長了一智。以后,刺頭犯錯,我再也沒有當著大家的面去批評他了,而他,也慢慢地,頭上的“刺”漸漸地消失了,成了“圓頭”。不僅如此,在學校的集會、活動、比賽、慶典上,我都沒有批評過孩子,規矩事前立,有事會后講。嘿,沒想,班級孩子的表現卻比我當眾批評同學的效果好多了。

不當眾批評學生,只是批評的學問、技巧中的一個而已,看來,這班主任工作藝術,是活到老,學到老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過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在班級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張老師 9月14日 上高中的時候,我是一個很...
    漢唐雄風閱讀 11,315評論 5 77
  • 一個人,或者說我, 情緒變化很快,樂悲可以瞬間轉化, 比如前一刻,還處于矛盾擔憂苦澀又甜蜜的狀態, 而現在已變成欣...
    流水脈脈閱讀 210評論 0 5
  • 確定,不確定。經常是我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的兩種傾向,兩種結果。 有的時候希望是確定的,你確定你要跟這位男士步入婚姻...
    雨濕窗外風閱讀 241評論 0 0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提到清明節想到的大多是這句古詩。今年卻是個例外了,難得一見的艷陽天。 ...
    瘦子和彩虹家的大女兒閱讀 22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