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是指成年嬰兒。在身體構造、形態是成年人,而心理發展水平,卻還停留在嬰兒水準。
按照生物學的分類,嬰兒是指1歲前的孩子。巨嬰,就是心理素質發展水平還是1歲前的成年人。
在生活中,尤其是在婚介場所,經常能看到適婚青年人的征婚啟事上寫著:媽寶男、巨嬰勿擾。那么,巨嬰(也就是6個月前的嬰兒)會有哪些心理特征呢?在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所著的那本書《巨嬰國》中,將巨嬰們的心理特征敘述得非常清楚,其主要的特征有三個,依次是: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今天我就作為知識搬運工,根據自己的生命體驗和對書中論斷的感悟將這三個特征,一一作以整理,并作簡要的分享。
一.共生
6個月前的嬰兒,他們所感知的世界是這樣的: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們是一體的,我們共同使用一個身體和心理。小嬰兒在這個階段,是處于一種混沌、未分開化的狀態,覺得:一切都是混在一起的。特別是,和最親近的人——媽媽,感覺自己和媽媽構成了一個身體和心理的共同體。
6個月前的嬰兒,有共生的意識是正常現象。如果成人還有此意識,那就是病態共生。
病態共生,在我們國人的生活中,太司空見慣了,比如大家庭、集體主義、沒有界限、不拿自己當外人、拒絕AA制、以已度人、統一思想,等等。
在這個模糊的、合一的共同體中,暗藏著一個巨大的人際隱患:既然是共同體,那就只有一個人說了算,而那個能使用最終決策權的人最好是自己。這是人際關系緊張、矛盾重重的導火索,也稱之為“共生絞殺”。
二.全能自戀
6個月前的嬰兒會覺得,我是神,無所不能,我一動念頭,世界就該按照我的意愿運轉,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毀了世界,或者毀了自己。這是嬰兒和巨嬰最核心的心理特征。我們國人的人際關系之所以復雜難處,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我們國家,每個男人多有皇帝夢,而每個女人多有皇太后夢,這個夢的原動力就是,希望自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要整個世界圍著自己的想象來運轉。這也是孝順或聽話哲學的根本所在。
三.偏執分裂
偏執分裂,是6個月前、特別是3個月前的小嬰兒必然會有的心理。
所謂偏執,即我的判斷、我的意志必須堅持下去。
所謂分裂,即事情一分為二,且兩者不能共存。譬如,好壞不能共存、黑白不能共存、善惡不能共存、不同意見不能共存…偏執分裂擱置在一起,則變成: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則是壞的、黑的、惡的,你的意愿不能共存。
正是基于這一心理,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英雄們高大全、偉光正,沒有一絲瑕疵,而壞蛋們則是滿身缺點、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