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認識了幾個新的同事,又了解了幾個新的故事。
和我一起面試一起入職的阿康,看起來其貌不揚,畢業兩年的他在海爾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一直做的是店長類的工作。我很好奇,為什么才畢業一年公司就能夠將他培養成店長。他簡短的介紹了一下自己的經歷,讓我知道了為什么。
畢業后,他獨自坐飛機從北京到達重慶,然后一路通過搭車,騎行,步行等交通方式去往拉薩。搭車時要經受無數人的不理解與異樣眼光,可能要伸手兩個小時才能搭到一輛免費的順風車,這樣的厚臉皮不知道他是怎樣獨自站在街頭堅持下來的,我很佩服。在騎行時,每一個坡都是一場磨難,溫水煮青蛙式的坡度讓他的膝蓋備受折磨,一公里的路程可能要騎一個多小時,越來越明顯的高原反應也讓他更加難受,增加了爬坡的困難度。上百公里的騎行在沒有人陪伴的情況下堅持下來,這樣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步行的路就更痛苦了,高原反應越來越強烈,他說:50米的路程可能要走半小時,幾百米才有一間客棧可以休息下,走很痛苦,不走更痛苦,不走不行啊。
我們的人生旅途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嘗試做一件全新的事情,陌生與恐懼會讓我們感覺痛苦與焦慮,不知道從哪入手,不知道還有多少困難需要克服,不知道會走到哪里,我們會懷疑,會思考這段路的意義,甚至后悔當初的選擇。但如果停下來,平庸與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會讓我更加難受,比起這,我寧愿死在沖鋒的路上。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會失敗。旅途不需要那么多意義,只要走在路上就充滿了意義。
阿丹也畢業兩年,在深圳工作一年,獨自創業一年。剛開始接觸她,并沒有太多好奇,她很健談,一開始一直講自己租房子的經歷,對這個我毫無興趣,沒怎么聽。但當她介紹自己曾在深圳創業一年,在小商品市場做服裝店生意時,突然對她敬佩起來。
對于創業的人,我有盲目的崇拜感,不論成功與否,能夠跨出那一步,體驗不一樣人生的人,都是勇敢的。在大學里,我是個“腳殘”患者,心中有無數想法,都沒有勇敢的去嘗試過,害怕失敗,害怕拒絕,害怕不理解,害怕做不好,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當我努力回想發生在大學的故事時,發現更多的是迷茫與頹廢,即使沒有玩游戲,也沒做出什么有成就感的事。這是最可悲的了,就像段子說的,學又沒學好,玩又沒玩好的學沫。
紅紅姐是我最佩服的,第一眼看見她就覺得,“哇,好職業化”。舉止言談,溝通表達處處體現出她的高情商。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剛從上一家工作了七年的公司離職,獨自一人,從家鄉小城市來到上海,放棄原公司的管理崗位與人脈,從新的城市從頭開始。我不知道她做出這個決定時的勇氣來自哪里,一個女生能夠主動地放棄這么多,主動擁抱變化,從0積累,除了敬佩我想不到其他詞了。
阿里的價值觀之一是擁抱變化,笑來老師在第三章也說,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么——安全感。幾乎所有的進步都是放棄了部分安全感獲得的。物體運動存在慣性,我們人的行為也具有慣性,當我們習慣于某種生活與學習方式,實際上已經存在于某種慣性中。慣性能夠給我們帶來一部分成長,但很難有“成長率”,想要進一步更快的成長,必須勇于突破一部分安全感,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學習新的學習方法,轉移關注焦點,尋找更好更優的進化。
一個人的人生是由一個個的故事構成,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段難忘的經歷,或艱辛,或苦澀,或勵志,或傳奇…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方勵老師說,人生假如是一個苦海,我就是個小舢板。但別忘了,老子自己是船長,什么時候拋錨,什么時候起航,不管是風平浪靜還是驚濤駭浪,我說了算,哪里是彼岸,只有我自己知道。
如果你只挑安全的線路去航行,走大多數人都走過的路,那你的故事必定及其乏味。臨終前,如果給你三分鐘介紹自己,你會說出自己的哪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