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
- 視不自由為常事,則不覺不足。
- 心生欲望時,應回顧貧困之時。
- 心懷寬容,則能無事長久。
- 視怒如敵。
- 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 責人不如責己。
- 不及勝于過之。
《德川家訓》 ——血淚與恥辱寫就的德川家訓
近似的大文化背景必然孕育近似的文明傳承,中國日本便是如此。中國人一般只知道自己有朱子家訓和曾國藩家書等(哦,那個在三只雞蛋上跳舞統治了山西38年的閻老西,還有一本閻氏家訓呢?)。其實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也有一部改寫了大和民族近代史的家訓:德川家康家訓。只不過與中國的家訓不同的是:這部家訓看似文字簡單,只有短短的8句話,卻是用血淚與恥辱寫就的。
公元1616年,75歲的德川家康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時刻,直到這時他才可以真正地松口氣了。70年了,德川家康所經歷的苦難和屈辱是常人無法想像的,但每一次他都以卓絕的意志咬牙強忍著,等待著他的對手一個個全部倒下。最后他象得利的漁翁那樣從容的將整個日本收入自己的囊中,開辟了日本歷史上最后的一個幕府――德川幕府。70年的風雨讓德川家康深知創業的艱難,因此彌留之際他留下8句家訓要求后世子孫嚴格遵守。也正是這8句家訓指引著后來的德川將軍們統治了日本二百六十年之久,成為了日本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幕府。
一、人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
德川家康所生活的時代正處于日本的戰國時期,同時代的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都是日本歷史上公認的英雄,與這些人物相比家康無論是在能力上還是在時運上都有不如,因此等待與忍耐甚至是俯首稱臣都是必須要做的。正是經歷了這些艱難,他才告誡子孫們:人生的道路是泥濘的,任何的急躁和不冷靜都會遭受滅頂之災。
二、視不自由為常事,則不覺不足。
公元1547年,只有6歲的德川家康被父親作為人質交給今川家,誰知半路被織田家劫到了尾張國,此后直到他成年的十多年時間里,家康一直作為人質被軟禁著。長期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保障的生活讓他明白人生來就是不自由的,那些成就大事的人是一定要能夠容忍種種約束的。
三、心生欲望時,應回顧貧困之時。
在德川家康之前,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統一日本的大業,本來秀吉是完全有可能開辟幕府,建立自己的基業的??上蛎浀挠屗跛裕瑢⒛ёι煜蛄顺r,進而妄想圖謀中國。數年的朝鮮戰爭嚴重的消耗了日本的國力,也直接造成了豐臣家族的垮臺??丛谘劾锏牡麓ㄉ钪悄Ч恚梢栽炀腿艘部梢詺缛说牡览?,因此他告誡子孫們應時時小心注意。
四、心懷寬容,則能無事長久。
人與人之間的對抗與爭斗有多少都因偏狹與嫉恨而來,若能心胸開闊,又何會有如此多的殺伐呢?
五、視怒為敵。
《孫子兵法》云:“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笨梢姁琅瓡屓耸ダ碇牵M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夠最終奪得天下,正是因為他處處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頭腦冷靜,因此才沒有在重大問題上犯過原則性的錯誤。
六、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與跟他并稱為日本戰國四大名將的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比起來,德川家康非常明白久戰必亡的道理,因此他并不迷信武力,而是巧妙的利用各種手段保存和壯大自己的實力,在其它的英雄都拼倒后,他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天下。
七、責人不如責己。
怨天尤人者終難成大器,在殘酷的環境中,你只能依靠自己。這一點在血雨腥風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德川十分的明白,所以他才會強調主觀能動性的重要。
八、不及勝于過之。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都是在志得意滿之時出現了失誤,一個在即將統一日本之時,死于叛亂。一個在已經平定日本之后貿然進軍朝鮮,最終失去了一切??丛谘劾锏牡麓靼走^猶不及的道理,因此告誡子孫:缺憾才是一種圓滿。
70多年的隱忍生涯,造就了德川家康堅忍不拔且含而不露的個性,也讓他總結出了這8條人生至理,可謂字字珠璣,發人深省,即便到了今天也可以作為個人修養的指導,值得認真的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