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記憶里,有一片向日葵,如同一張發黃的相片,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只會索取的大學生,每年的學雜費與生活費雖然不多,但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供養一個大學生實在不易。為了給我籌措生活費,年近古稀的父親到離家百余里的黃河灘替人養魚、承包灘地……
放了暑假,我去黃河灘看望他。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滿眼是一大片向日葵,金燦燦的,沉甸甸的。在這一片金黃中,只有一種顏色與眾不同,那就是銅碣色。那銅碣色不是別的,正是父親在太陽下裸著的后背。看到父親,就看到了他迎著我的笑。他的笑很快就傳遞給了向日葵。向日葵都在笑,那是他的驕傲……
第二天早晨,挽起褲管,跟隨著父親,踏著水滴滴的小草,穿行于向日葵之間,覺得便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對于城市中人來說,有時便是一種奢望。
您看,這些向日葵開得多好哇!有的挺胸昂首,有的成熟低調,有的還藏著羞澀。天空中還沒有太陽,向日葵已經找到了東方。這大概是一種習慣。可見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是件自自然然的事,沒有一點矯揉造作。
我真的好喜歡這種氣質、這種色調。現在回想起來,那些昂揚著頭顱的向日葵,好像自己的年輕歲月,面露的都是憧憬;那些含首低調的,又像如今的自己,垂頭而不喪氣,算是一種成熟的美。
在眾多的農作物中,我覺得向日葵是最好伺弄的,只要播下種子,生長起來,就會自己長得高高大大的,然后開花結果,幾乎不需要任何的后期管理。向日葵的省事,也讓父親有了更多的時間,在向日葵的四周栽種了不少紅薯。這些經濟作物,秋收以后,就會變成一張一張匯款單,寄到我的學校,溫飽我的一日三餐。
父親沒有文化,從來沒有給我講過什么大道理,言傳的少,身教的多。但我覺得至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兩點。
一是勤勞,無論是在當年熱鬧的生產隊,還是彼時孤獨的黃河灘,父親每天都早早下地干活,擺弄著那些莊稼,把雜草收拾的一棵不剩,沒有虧欠過一塊土地。
二是滿足,無論日子多么艱難困苦,從來沒有聽到父親抱怨過生活,就像他站在那片金黃的向日葵地里,我從他眼神里看到的,是他能夠擁有這片租地的滿足。
勤勞使父親的身體硬硬朗朗,滿足讓他心情總是舒舒坦坦,父親的晚年過得健健康康,的確是我們幾個作兒女的福氣。
一個人的勤勞不一定能夠換來功成名就,但一個人的滿足卻會把日子過得開開心心。
我的骨血里遺傳了父親的性格,每天努力做好著自己的工作,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安守著自己現有的生活,沒有太多奢望。回顧父親的一生和我的前半生,都只能夠用八個字來概括,沒有傳奇,只有平淡。
今天是父親節,我想起了父親,想起了父親在黃河灘上種過的那片金黃色的向日葵,胡亂寫著這些沒有太多關聯的文字,突然想問你一句:
沒有追求到底算不算一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