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上課記筆記很認真,可是一考試呢成績還趕不上那些上課不記筆記的孩子。
那些孩子平時看著吊兒郎當的,但是一考試成績就在前面,經常被我們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那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就來說一下如何通過順應孩子的天性,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提到天性,我們就想到了人類進化的規律,人類經過千百萬年的叢林生活再到現代生活,人類現在所有的天性都是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在人類進化過程當中,不知道經過多少次饑荒、多少次朝不保夕,所以人類對身體能量的使用是非常吝嗇的。
所以我們做事情的習慣總是只要我能讓這個事情保質保量的完成,我能輕松、能偷懶盡量輕松偷懶。
交通工具使我們的雙腿變得更輕松,而計算器使我們大腦變得更輕松,絕大部分發明都是為了讓人們更省心、更省事兒,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一定遵循著這個特點。
那這個特點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是什么呢?
就是當他發現這個東西經常容易看到的,他就本能地不去記了,因為記一個東西要花時間、要花精力,還要占大腦的容量,既然這個東西我隨處都可以看到,我干嘛還會記呢?
這種想法并不是孩子刻意的,而是已經寫在我們基因里面,長在我們大腦的最深處了,你想讓它改變,它是不可能改變的,也不需要,而且也不應該去被改變,所以你會發現了那些忙著記筆記的孩子,他們往往未必是對知識掌握最好的,因為他的潛意識告訴他,知識就在本子上,我想看隨時都能看,我干嘛還要記在腦子里呢?
那些每天拿個單詞本在背單詞的孩子,往往未必是單詞量最大的,就是因為他們看單詞本的次數太多了。
那至于怎么背單詞效果才更好,那些經常翻書、看看知識點的孩子,往往未必是考試成績最好的,也是因為這些知識檢索對他來說太容易,他大腦發現我經常能看到這些知識,那我就沒有必要去理解他、記住他了。
除此之外呢,大腦還有一個本能就是用不上的東西我不記,因為這個東西我用不上,我記它不是浪費精力嗎?
那么與之相對應的一個天性就是我如果在某次做事情的時候,因為忘記了或者不知道一件事情而沒完成這個任務,我就會對這個事兒印象深刻,并且非常重視,這種重視也是大腦本能的重視。
所以凡是有同學問我,在復習的時候應該先看書還是先做題?
我一定告訴他先做題,因為做題最起碼是對這個知識的應用。你要老是看書而老不做題,你一定學得非常糟糕。你不信去問問那些學習非常差的同學,他基本上都是天天拿個教材在那看,然后很少做題的。
一來這個時候大腦會本能的想,這個知識隨時我都能看到,那我就不記了。
二來這個知識沒有用,我從來都沒有拿它干過啥,那也不用學,我們用知識來做題,其實還只是抽象的用、初級的用,更好的使用是拿它來解決生活當中實際的問題。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陪我奶奶去買菜、陪我媽媽做生意,我都會用數學知識來算賬。然后我高中的時候健身,我就會去思考我這個動作練哪塊肌肉,然后這個肌肉是怎么發力的?它跟骨頭之間形成怎樣的杠桿作用?我之所以理科學得好,是因為我在生活當中我能用上這些東西。
其實我們不能把所有課本上的知識點都跟生活上的場景一一對應,但至少我們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一旦有機會,他就會本能地去使用它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或者是解釋生活當中的現象。
但如果他連接觸生活的機會都沒有的話,他書本上的知識最多也只能在紙上使用一下,那樣的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你越在生活當中使用這些知識,你對他的理解就是全方位的、靈活的。
所以在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我們物理提出一道設計實驗題,那道題是完全跟以前的題型不一樣的,結果全班只有我一個人得了滿分。
可想而知,就是因為從小到大我接觸的現實生活當中的比較多,我喜歡用知識來解釋或者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所以我對知識的理解就比別人靈活,不會局限在紙上。
所以我在這里奉勸那種家長,你可能對孩子說過,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啥都不用你管。我告訴你,這種孩子是不可能學習好的,因為他沒有機會使用知識,他的大腦本能的就不想學這個知識。因為學了用不上的東西是浪費大腦的精力。
你看到這篇文章可能就想我得改,那我明天就讓孩子去用知識解決這個生活當中的問題吧。
我告訴你,這種解決問題是自然而然的,你如果刻意他一樣會反感,那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參看前面講的,你要給他表現的機會,你要給他提供困難,最好的困難是你真正面臨的困難,也許是家庭生活或者工作的決策問題,或者是鄰里之間、親戚之間的這個人際關系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沒有用到物理、化學知識,但都要用到邏輯,都要用到思考。
只要你給他接觸這些問題的機會,你跟他談、聽他的建議,他的大腦都會得到鍛煉,一旦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他整個人都會變得聰明,學什么都只有可能變得更好。
你可能認為有些問題太難了跟孩子說根本就不可能解決,他什么都不懂,跟他說干嘛呀?
其實你要想你跟孩子說這些問題對他首先是一個肯定。
第二個,你怎么就知道他不能解決呢?
就算他不能解決,但他至少可以幫你分析啊,他解沒解決不重要,只要他有在思考,他的大腦就得到鍛煉。一旦抓住機會,他本能地就會把學校的知識往這里使用。
我們為什么要那么堅信孩子一旦得到機會,就會使用他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呢?這又是因為天性,這跟經濟賬一樣,我前面都投資了時間和精力學那東西了,我如果后邊沒用上,那我前面就沉沒成本了。
這是大腦的一種天性的算法,跟你做生意是一樣的道理,大腦不想讓之前花的時間精力打水漂,所以他一得到結果他就要使用,所以你根本就不用去刻意的提醒他要使用這些知識,你刻意的只能遭到反感。
說白了,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解決問題,你要不斷地拋給他問題,學校課本的那些問題是虛擬的、是抽象的,對他大腦的刺激其實是不夠強烈的。
所以你不用想那么多,你就只管把他當成大人去鍛煉他就行了。包括你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你都直接可以跟孩子說出你的感受。
你說現在我希望你怎樣,但是我發現我這樣做了反而不行,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錯在哪兒了,你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他就會去思考,不但會鍛煉他的大腦,還會緩和你們之間的關系。你不信你就試試。
我今天講這個天性的目的就是告訴各位家長和老師,現在很多我們認為所謂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其實都是反人性的。
就比如說有些孩子要做題,家長說:“你都沒看書,你做什么題你會做嗎?你就上來就瞎做"
這種就是反人性的,他學過這段知識了,即使學得不好。他也有個印象,他要是不做題,他怎么能夠知道自己哪兒不會,他看書哪能有目的性,他都不知道應該重點看哪。
而所以我們家長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是盡量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那么具體怎么學由他自己來定。
為什么現在很多孩子他的學習方法是錯的呢?
因為它采用了錯誤的觀念,因為他太聽父母、太聽老師的了,把自己本來擁有的一些正確的天性都改掉了,所以很多老師不得不去講學習方法。
很多老師上課的時候讓孩子精心記筆記,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擔心你課后萬一想不起來這個知識了,你有個地方去看,要不你老來問我,我也忙不過來,因為幾十個學生,老師也是沒辦法。
第二個也是因為老師有一種本能的想法,他辛辛苦苦的把課程上完,也不希望你那邊沒收到,雖然他知道你不可能完全用腦子記住。
但他總是希望你用某個方式把這個東西接過去,哪怕你記在本子上,大部分老師是沒有想到寫在本子上會妨礙你記到腦子里的。
所以這個筆記對我們學習到底有多大幫助,你自己去想。
我自己的經驗是,我情愿無法記住所有老師講的知識,我也不愿意把所有的知識都記在筆記上,而不是腦子里。
哪怕我腦子里只記住了一半,也比筆記本上記滿了但腦子里是空的那種狀態要強。
說到這里,也可能有些家長會擔心,你說的這個有沒有科學依據???
咱們以前的人都是告訴我們要記筆記才行啊,這個事情它不僅是我親自去驗證過,而且也是經過科學家做大量實驗去驗證過的。
有一本書叫做認知天性,這本書就提到了這些實驗。另外我們這個大腦的天性還有一個應用,就是對單詞意義的理解。
比如說你告訴孩子cat,然后你說貓cat,貓這樣子他不想記,為什么呢?
貓本身就是一個漢語,它是一個抽象的東西,他要把這個漢語經過解析想象出來有一只真正的貓。
但相反,如果家中真的養一只貓,或者是有一個圖片上面有一個貓,然后你用手指這個貓,你說cat 而不提中文的這個貓字,讓他大腦就會直接把這個英文和這個圖片當中實際的東西直接對應起來,他理解開了這個單詞所花費的精力就更少了。
所以這樣子的方式他更喜歡,他也就更愿意去記單詞。他如果把實際的東西跟英文直接建立連接,而不經過中文轉錄的話,他大腦也會更節省時間。他以后再跟別人講英語、理解別人英語的意思的時候,他也會更快。
所以大家可能發現一些在外企待時間長的人,他經常是講中文的時候里面夾雜著英文單詞,其實本質上說它并不是為了秀他的英語有多好,而是在那個企業環境里面,他用英文交流習慣了。
當他跟你講話要提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大腦本能的就會把那個東西直接跟英文單詞聯系起來,而不會經過中文的翻譯。
所以他要想跟你流暢的表達這個意思,他就必須得用英文說,用中文他還得想半天。
今天我舉的例子與學習方法相關的太多,所以容易讓家長誤解,以為我今天主要是講學習方法的。其實我今天的目的不是要說學習方法,而是要告訴大家我們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因為天性往往就是正確的。
但有的家長可能就說了,我的孩子天性可不是這樣的,他的天性就是去先把作業答案抄完再說。我告訴你,這才不是孩子的天性,這是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壓力下,天性變得扭曲了才表現出來的。
那我們又應該怎樣分辨哪些是原始的天性,哪些是因為我們給他壓力而導致他天性扭曲之后的結果呢?
我們就要看一看他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不是要完成我們給定的目標,或者為了某種帶有功利性質的目的。
那難道所有的天性都是好的嗎?
當然不是,因為天性雖然是積累了千百萬年的經驗,很有價值,但它是滯后的,我們發展很快,所以也有一些天性是不好的。
只是說跟學習相關的天性它并沒有被淘汰,因為人類大腦學習的方式本質上講千百萬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化。那至于哪些天性是滯后了,已經不適應我們現在時代的,
給大家留個小作業,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曾經在孩子學習方法上對孩子進行了哪些不恰當的干預,仔細分析一下,并把這些內容和這期節目一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兒。
如果做到了不再干預孩子學習方法,包括時間、順序、安排等等,你就寫個評論。如果想到了新的、需要調整的地方,也可以給自己發個評論。
如果堅持三天都做到了,就來我們的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