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在《修身沉思錄》中有一篇文章叫《壞人》。他說:“積將近九十年的經驗,我深知世界上確實是有壞人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有時候,我簡直懷疑,天地間是否有一種叫做壞人基因的東西?”
明代劉基(字伯溫)在《郁離子》書里講了一個故事。楚國太子用梧桐籽去喂養梟(貓頭鷹),希望它能夠溫順地發出鳳凰般的鳴叫聲。春申君知道后,去勸楚太子說:“這種鳥生性就特別兇猛,根本不可能改變,與喂養的東西有什么關系呢?”春申君的一位門客朱英聽了這話,就跑來對春申君說:“你既然知道梟是不可能用食物改變它的特性而成為鳳凰,可你門下收養的狗偷鼠竊無賴之徒,你卻寵愛、敬重他們,把精美的食物給他們吃,把珠履贈給他們穿,還希望他們成為國中的杰出人物回報你。以我看,這樣做,與太子用梧桐種籽喂養梟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不聽他的諫言,最后被李園殺死,他門下的食客沒有一個能替他報仇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源于這個故事。不要妄想對一個壞人好,期望他能變成一個好人。本性就是基因,基因突變的概率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