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很多不快樂的成人,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破碎的童年,不完整的家庭,再多的物質補償都比不上父母健全夫妻恩愛給孩子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近明星們、自媒體大咖、企業家們雞飛狗跳的家務事、風流事、離婚事滿屏飛,這些人中,理直氣壯喊著“有錢的離婚叫恢復單身”者有之;家暴男友后瀟灑離婚并自豪稱“自己看男人眼光不行”者有之;明明已婚卻自己感情觀是不負責不主動不拒絕然后被小三小四甚至小五來爆料者有之......
甚至前兩者還引得吃瓜群眾一陣叫好,而抱著最后一種感情觀的已婚男也并不占少數。雖然事主們各有理由,都由著自己的性子“爽”著,可最后很有可能,為此買單的卻是他們還年幼的子女的心理健康、以及長大后孩子們的安全感。這些追求自己快樂毫不手軟的大人們很可能正在制造著將來無法快樂和他們一樣婚姻問題重重的子女。
? ? 什么是愛?圣經里這樣描述: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妒忌,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 西方結婚誓詞里是這樣說的,愛她、安慰她、尊重她、保護她,像你愛自己一樣。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論她貧窮或富有,生病或健康,始終忠誠于她,相親相愛,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也許,這種愛都描述得過于理想化,但從法律上,婚姻,是一種契約。在荷爾蒙消失時,本著契約精神,也應該慎重對待、尊重它,而不該把它變成嘩眾取寵、任意詆毀的工具。尤其,在雙方有子女的情況下,更應該慎重的,從為人父母的角度多反省多考慮。試問,哪對走到最后的婚姻,不是經過了幾十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無數次想離婚的念頭呢?普通人能忍,作為錦衣玉食、不差錢的明星們的確面臨的選擇誘惑更多,但是為人父母的心情難道不該是一樣的嗎?
吃瓜群眾的叫好,也許能為事主們帶來更多的商業廣告,但無法修復這種家庭里孩子們無法有父母天天親密相處的遺憾,而且錯誤價值觀會誤導很多尚未走進婚姻的年輕人,好像婚姻如同兒戲一樣。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這樣的婚一定指的是已經有了孩子的婚姻。畢竟,每個走進婚姻的人一開始也不是抱著離婚的目的去的。請問,世界上還有不需要忍耐、改進就能自動完善完美的東西嗎?婚姻并不僅僅需要荷爾蒙,它甚至比工作更需要磨合、包容以及忍耐。如果沒有學會游泳,光換泳池又有何用?只要你想想如果你是個孩子,你希望會有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父母,你就明白該怎樣做了。
你那么喜歡浪喜歡暴力,干嘛非要結婚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