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春秋開始的時候,周幽王荒淫無度,不理政事,聽信讒言,偏愛佞臣。趙書帶冒死進諫,結(jié)果被割了舌頭丟進牢房。三年后太史伯陽父帶趙書帶的兒子去獄里看他,兒子不愿見老子這么慘,便聽了伯陽父的餿主意,在氣節(jié)與生命之間選擇了生命——進貢美人換父親自由。
最后他進貢給周幽王那個的女人,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褒姒。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求一笑的那個褒姒。
褒姒笑是笑了,但這國也在這笑聲中破滅了。
后來申后的哥哥起兵造反,任憑烽火的狼煙如何在天空中肆虐,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駕。
于是鎬京之戰(zhàn)周幽王死,國破城毀,周平王東遷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
死于鎬京之戰(zhàn)的,還有一個叫姬友的人,他真的就是叫姬友,也即鄭桓公,受封新鄭。
鄭桓公死在了驪山腳下,他的大兒子掘突繼位,是為鄭武公。他還有個小兒子,也即掘突的弟弟,公子呂。公子呂沒他的兒子出名,他兒子叫公孫子都。
《詩經(jīng)》里“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崩锏哪莻€子都。
這么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一提“山有扶蘇”很多人就知道了。
《詩經(jīng)·山有扶蘇》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子都在這里是美男子的代稱,也就是說他模樣生得俊俏。當然俊俏,不然怎么登上春秋第一美男子這個寶座。但是他雖然相貌英俊,武藝高強,但是心胸狹隘。“暗箭傷人”說的就是他,因為屁大點事就暗暗射傷了潁叔考。
這么小心眼的美男子,不提也罷。
至于潁叔考,就是管理鄭國邊界的一個地方長官,是個聰明人,后面會提到他的。
我們繼續(xù)講鄭武公的事,鄭武公的老婆叫武姜,“武”是鄭武公的謚號,“姜”是娘家的姓。那個年代,哪怕已經(jīng)貴為一國之后,還是連姓名都不能擁有,想來我居然還有名字,感謝現(xiàn)代文明吧。
武姜給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
自古百姓愛幺兒,她自然喜歡小兒子段,嫌棄大兒子寤生,甚至為了小兒子還去求鄭武公,要鄭武公把本來已經(jīng)給大兒子的世子之位傳給小兒子。鄭武公當然沒同意,所以最后還是寤生當了新的鄭國公,是為鄭莊公。
即使寤生已經(jīng)當上了鄭國公,他的娘和弟弟還是不死心,先是他娘一次次求寤生給段封地,要寤生把制邑封給段。制邑在滎陽西北,而新鄭在滎陽東南,也就是說,這三地是在一條直線上的,可見制邑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寤生雖然心軟,但是還是沒同意。于是他娘又說要京邑,寤生思量一番同意了。而后,他娘得寸進尺,還要兵士。
就算是傻子也該知道他娘和他弟想做什么了吧。
但是,寤生思量一番最后也同意了。
我還以為他是心性善良之人,過于軟弱,不會拒絕,可是他說了一句話:
“多行不義必自斃。”
當時不明白,后來明白了,才知此人城府之深。
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p>
后世之人批評鄭莊公也多是因此,看著弟弟走歪路,也不好好引導(dǎo),甚至還助紂為虐。
不是,我有個問題,都知道他弟弟是個“紂”了,還能怎么引導(dǎo),說得倒輕巧。如今世上熊孩子一個接一個,眾人還不是喊打的居多。寤生雖然城府是深了點,但是他也沒有什么錯,他說過“弟可以不弟,兄不能不兄。”一個人,能做好自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哪有那么多功夫去管別人,更何況他還要治理整個國家。
沒有這個閑心去窩里斗。
所以,他最后還是和段鬧翻了。
段找刺客刺殺寤生,失敗,寤生還擊,段自殺而亡?!蹲髠鳌防镎f得明明白白:鄭伯克段于鄢。
說得明白,也很諷刺。
稱寤生為“鄭伯”,是說他沒有做到哥哥的本分。
“克”,則把段放在了和鄭莊公一樣的地位來談,乃一國二君相斗之意。
“段”,直呼其姓名,說他不是一個好弟弟。
這叫啥,哦,想起來了,老師講過,這叫春秋筆法,用筆委婉而又意含褒貶。
弟弟死了,還有娘親。或許是怨氣積壓過久,寤生這次終于痛下心來,把他娘送到了潁叔考那里去,對,就是之前說的被子都暗箭傷了的潁叔考。
送走之前,寤生起誓:“不到黃泉,永不相見?!?/p>
可是他反悔了,因為潁叔考把他出生的秘密告訴了他。
寤生,并不是晚上出生的意思,“寤”乃“忤逆”之“忤”。一般嬰兒出生都是頭先出來,而寤生是腳先出來,把他娘折騰得半死不活好不容易生下來了。
雖然我覺得這并不能完全解釋他娘為什么不疼他,但是寤生就這么原諒了他娘。他娘在段死后也反省了一下,知道自己錯了,現(xiàn)在又只剩這么一個兒子,雖然很想見他,但想到之前寤生起的誓言,又不敢與他相見。
于是,聰明的潁叔考打了個山洞,在洞下挖了泉,山名黃,這泉就叫黃泉,然后母子終于得在“黃泉”相見。
這就是黃泉認母的故事。
哈,中國人真厲害,玩弄字眼!有趣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