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時候,常常盼著過年,大街小巷街道都是干干凈凈;小時候,常常盼著過年,不管走路騎車都會熙熙攘攘;小時候,常常盼著過年,不管日子多難都會紅紅火火。
? ? ? 小孩,大抵是喜歡人多熱鬧。
? ? ? ? 我的家庭從來都不是富裕的。雖然我的父母在農(nóng)場里種橡膠、采茶葉。但在我記憶里,我們家的日子從來都是剛剛過得去。一排最邊邊的一間“土基房”是我們一家三口睡覺的地方,竹籬笆圍成的院子里的茅草屋是做飯的地方。父母天才蒙蒙亮就背上我去到家后半山腰上割膠,十一二點把倒好的橡膠一碗碗用鋁桶收集好,扁擔(dān)挑下山,母親背著我,挑著一百多斤的橡膠,走陡峭的坡,一個小時的路回家。那個時候,我的年味,最好的食物大概就是山里的野果和打包的冷飯。
? ? ? ? ? ?
? ? 再長大一些,上了小學(xué),有了玩伴。
? ? ? 家離學(xué)校有兩公里左右,父母忙于賺錢,我讀書六點就起床,都是和村里的小伙伴,成群結(jié)隊的走路去。 一路你追我趕,嘰嘰喳喳。夏天里短衣短褲,冬天里小臉通紅。這時候,留下的味道,無非是村子里老奶奶家的大年棗樹掉下來撿吃的甜年棗;路邊不知誰家不管咬不咬得動的甘蔗;亦或是生病那天母親和我一同走路去上學(xué),大門口的那一碗熱氣騰騰,我坐店里,母親蹲在外面等我吃飽的兩塊錢餌絲。最有趣的是,分不清冬瓜-西瓜的我們。饞于吃西瓜,路邊的崖上,綴下一根綠綠的藤子,只認(rèn)吃的我們,像只小泥鰍一樣,順著黃土往上爬,愣是爬到頭,三五個人,像癩蛤蟆式的抱住“西瓜”,力氣不大,沒有刀具,拿出直尺,活活把藤子割斷,興高采烈!終于能吃啦!找來石頭,打開“西瓜”--里面和想象中的不一樣!一句“主人來啦”,小娃提起書包,尖叫著散去。時隔多年,白白一層,那是冬瓜。
? 慢慢長大,離開鳥籠,出門求學(xué)。
? ? ? 換到另一片天地,真正的自由,外面的世界真新鮮!那時候,喜新奇。吃了不同的美食,卻找不到那一種感覺。吃了不同的大餐。卻找不到那一種味道。原來,少了的就是家鄉(xiāng)的土味。記憶里深刻的一句話,“什么是母校?--母校就是我能罵千遍,但容不下他人說一句壞話的地方?!笆裁词羌亦l(xiāng)?--家鄉(xiāng)就是我能有覺得不好吃的食物,但你一覺得不好吃我心里就別扭的地方。這個時候的年味,大抵就是在舍友同學(xué)面前的炫耀家鄉(xiāng)有多少好吃的,有多少好玩的,讓別人一臉向往。
? ?
? ? 工作了,有了一顆老母親般的心。
? ? ? 二十三歲,正式邁進(jìn)夢寐以求的工作崗位,做了老師。懷揣著激情,那些腦海的美食早就煙消云散!一心只想把好的、有用的全部給孩子們。教過大山深處的孩子,平時住校,周末放牛、找豬草。學(xué)校周圍四面大山,野果很多,沒有條件,山里孩子的年味就是吃肉,吃野果。我在想,孩子們的笑容大概就是我心中的年味。看到孩子看著桌子上的美食目不轉(zhuǎn)睛的時候,我是興奮的。看著孩子大口大口的吃著,我是自豪的??粗议L臉上露出笑容,我是幸福的。?
? ? ? 只愿你好,我愿鋪路。
? ? 當(dāng)了媽媽,更加敏感與幸福?;腥话l(fā)現(xiàn),原來這么多年,那一份兒時的年味,就是我們做的不合乎邏輯但偏偏很愛吃的紅燒肉;那一份兒時的年味,只要我們臉上的笑容只要從未消失就好;那一份兒時的年味,就是我們那些回不去了的舊時光。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