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中說過千百次再見,從沒有一次刻意,命運只對我們說了一次再見,卻認真得讓人無力招架。
這幾天老歌《西海情歌》的一個翻唱突然火了,在微博、朋友圈,甚至大街小巷里,都縈繞著它高亢且戳心的旋律。
在一個教室里,60多位小朋友齊聲合唱,被老師錄下來傳到網上,瞬間勾起無數網友的回憶。
曲調中充滿惆悵,歌詞里寫盡遺憾,似乎只有經歷過離別與失散的人,才明白曲中意味。
而這群稚氣未脫,尚未成年的孩童,在沒有器樂伴奏,沒有老師指揮的情況下,竟把這首歌演繹得更加莫名傷感,催人淚下。
視頻傳到抖音,引來數百萬網友轉發,借歌謠敘述著自己的故事。
有人曬畢業照,感慨青春已逝,曾經的同窗自畢業未能再見。
有人曬封存的短信,懷念曾經如膠似漆的戀人,如今卻早已失聯。
有人曬已故親人的遺物,嘆息命運苦難,將至親之人天各一方。
痛苦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回憶青春,有人懷念戀人,有人緬懷親友。
痛苦的原因卻總相似:他們與懷念的那個人,后來再未相見。
是啊,歲月如歌,轉瞬芳華,我們總自以為是地相信,每次說了再見,便總會有再見的那天。
直到那些以為會相守一輩子的人,只與我們相遇了一陣子,才突然明白,人生中有些再見,或許是再也不見。
《大魚海棠》中說:"此以后,八千年為椿,八千年為湫,春秋隔夏,死生不見。"
我們從未留意春秋不見,更不相信曾誓不分離的兩個人,有天也會變成一春一秋,咫尺天涯。
雪域高原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瑛和勇兒是大學同學,彼此愛戀著對方。
那年,他們報名參加了環保志愿者,一同走進美麗寂寥的可可西里。
瑛被分配在暖和的不凍泉收集資料,而勇兒被安排在了沱沱河觀察站觀察藏羚羊,那里條件艱苦,除了巍峨雪山和茫茫戈壁灘,再無其他。
最低溫達到零下40度,寒氣逼入骨髓,可就是這樣,勇兒每次去匯報,總是一副很開心的樣子,還給瑛講很多雪山趣聞。
瑛早得知陀陀河觀察站條件惡劣,而她能做的就是在分別時輕輕說聲再見,然后苦苦等待他下次再來匯報。
兩人就這樣,在無數次分別與相聚中苦熬著,直到......
勇兒犧牲了。
他倒在了最后一次來匯報的路上,因為再也抵抗不了寒冷和缺氧。
手里還握著一株紫色的小花,那是上次分別時,勇兒說下次見面送給瑛的禮物。
那天陽光特別強,明晃晃地照在雪地里,晃得人睜不開眼。
還在觀察站等待與勇兒見面的瑛,得知這一消息,昏厥在了雪地里。
她怎么也想不到,上次見面,是此生與勇兒的最后一次相見,縱使來日方長,兩人卻已天各一方。
幾十年后,一位叫刀郎的歌手來采風,聽說了這個流傳在西海的愛情故事,感動之余,為他們寫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西海情歌》。
如歌詞里寫的那樣:
“還記得你答應過我不會讓我把你找不見,可你跟隨那南歸的候鳥飛得那么遠”。
每次再見,我們信誓旦旦地相信一定會再相見,可有些人在某次再見后,飛得比候鳥還遠。
李商隱在詩中寫道:“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其實,吹殘百花的不是東風,而是歲月,讓我們再難相見的不是距離,而是命運。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說:“故事的開始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在我們的一生中,離別的戲碼總是不停地上演,或戀人、或戰友、或親人,最終的結果全都指向走散。
尋人節目《等著我》中,92歲的老兵李玉文讓人印象深刻。
他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建立后,還做了30年的村黨支部書記。
而在他心中有個永遠過不去的坎,在延安保衛戰時,自己所在的連隊被分配任務,不得不在一次激戰中選擇突圍。
被幾千敵人包圍時,他和指導員,排副3人約好,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突圍成功一定相聚。
可在突圍時,3個人失散了,這一散,就是67年。
67年來,他尋找戰友的腳步從未停止,曾一度以為戰友都犧牲了,讓他悲痛萬分。
打聽消息得知,其中一位戰友還活著,他興奮地告訴兒女,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找到他。
不覺間67年過去,自己也年近百歲,戰友還是了無音訊,于是,他找到了《等著我》欄目組。
經過《等著我》欄目組的努力,終于尋找到些許訊息,但關于戰友是否還在人世仍是個謎團。
李玉文千里迢迢趕到北京,抱著微弱的希望,期待在節目現場能與戰友重逢。
在帷幕前,李玉文滿懷期待,激動得全身顫抖。
但當帷幕徐徐拉開,幕后卻空無一人。
原來,因為年代久遠,且線索太少,任憑節目組如何努力,排副也沒能找到,另一位指導員,也在1990年去世。
李玉文的愿望落空了,盡管他們臨別前立誓要再見,可誓言終究輸給了命運。
無法體會李玉文心中的苦澀與遺憾,更不能體會生離死別的傷心與悲痛,因為我們仍一意孤行地認為,有些人只要想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見到。
直到有一天,很親密的人永遠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才明白,“后會無期”四個字從來不給人留情面。
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動圖,一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邊走路一邊打鬧。
他們都以為快樂的時間永駐,相伴的日子沒有盡頭,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走散了,才倏忽發現,沒有誰能保證一生相伴。
《歲月神偷》里說:"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偷走了青絲卻留住一個你。"
年輕時我們什么都不在意,不在意時間,不在意相伴,不在意共同發生美好,肆意揮霍著每一次離別。
可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到了中年,身邊親友一個一個走散時,才明白歲月不只贈送給我們皺紋和白發,也悄無聲息地偷走了我們最親的人。
武俠小說里經常說:“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后會有期。”
可現實中的后會有期并不多,那些說好的后會有期,不知道哪次就變成了后會無期。
曾看到這樣一個扎心的故事,一直保存在手機里。
純圓是一名銀行職員,在某次給客戶辦理業務時,希望客戶刷一次卡,這樣就可以省去一百多塊的年費。
而客戶卻始終要求,年費他可以自己交,刷卡就不用了。
純圓苦苦勸說,客戶始終不愿意去刷卡,最后在純圓的逼問之下,他才說出原因。
他平靜地說,這張卡是他妻子的,而她的妻子在2014年3月8號乘坐馬航MH370,至今未歸。
他想讓銀行卡一直保持正常狀態,說不定妻子哪天就使用了呢。
聽到這里,純圓感覺心頭一酸,有種說不上來的悲傷。
我們一生中說過千百次再見,從沒有一次刻意,命運只對我們說了一次再見,卻認真得讓人無力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