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日,姐姐給我打電話說,我的侄女都是高三該讀大學的人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衣服不會洗,碗也不刷,要她帶年幼的妹妹到公園去玩一會兒,居然不愿意抓著幾本書到爺爺奶奶家去了……姐姐邊說,邊語帶生氣,還夾雜著諸多無奈。
我侄女吧!看樣子也像一個大人了。可我每次見她,居然連起碼的招呼、客套都沒有。也許是害羞吧?我也沒跟她計較過多,不過我總感覺不大對?究竟是哪兒不對呢?一時我也說不大清楚。
2.
我相信我侄女的這種表現,在中國的普通家庭中絕不是極個別,而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你會發現,這些家庭的孩子,家長們對他們的要求只有一個:好好讀書,其它的什么都不用管。諸如買菜、做飯、洗衣之類的瑣事是與他們不沾邊的,更別說讓他們獨立、自主,一些應有的社會實踐了……
于是你會發現,這些孩子的年齡雖接近成年,可他們的心智與生活自理的能力與小孩無異。一旦他們脫離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就會房間凌亂不堪,生活茫然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
我們可以把導致孩子如此依賴于父母的罪責嫁禍于我們的教育。因為教育的一切向分數看齊導致了不管是學校也好,還是家長也好,都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異的重要且唯一的指標。
但細細思量,除了學校教育,除了分數,我們父母以及我們的家庭教育就真的無能為力了嗎?我看也未必。
3.
回想起我以及與我同時代的大多數人,那時由于生活艱難,物質匱乏,所以兒時的我們是得不到多少過多的寵愛的。
父母經常要忙于農活,而我們也要毫不例外地在農時幫助忙碌的父母。像平掌做飯、割豬草喂豬,去田間拔草等農活是常做的,至于農忙時的扯秧,割麥、割谷,掰玉米,甚至挑糞,那也是常事。
我現在還記得酷暑之下,炎炎烈日,揮鐮割谷時汗透脊背,直往眼晴里鉆時的情景,再加上谷穗的芒,以及谷禾灰鉆進衣領,混合著一身的汗奇癢無比的復雜滋味,再加上稻谷間有時什么不知名的小蟲咬你一口,或是田里的螞蟥爬上你的小腿,鉆進你的皮膚吮吸你的血液,一不注意,把肚子吸得滾圓滾圓,等發現時,用手怎么拍也拍不下來,只得拉著它的尾部,狠狠地扯下來,立時腿上的傷口血涌奔流,現在想想,真讓人難受。當然,頭頂毒辣的日頭,鉆進玉米林里掰苞谷時的滋味也比割谷時的滋味好不了多少…
不過,那時日子雖苦,孩子們大多都非常懂事,不僅會主動幫助父母做事,把它視作當然,而且特別能夠體會父母生活的不易,都能待別體貼、理解父母。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正是這個意思。也許,我們看似失去了許多童年的快樂,過早地承擔了一些生活的重擔,品嘗了生活復雜且艱辛的滋味,但不得不說,我們卻變得越來越獨立,自主,越來越會承擔。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想古人的雋語,是深含生活的智慧與哲理的吧!
4.
反觀我們現在的孩子,不僅身體嬌弱,而且意志薄弱;不僅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更缺乏思想的獨立。他們把父母的照顧,無私的付出視為當然,而且時時處處還嫌父母的多事與嘮叨,不理解他們,把自己的任性,狹獈,自私當作個性,把隨意當作瀟酒,只懂得更多更好的物質享受,而忘記了生活的付出與艱辛……
當我們在數落孩子身上的種種弊端與不良品性時,我們不要忘記了是誰造就了今天這樣一批孩子。
我們生怕孩子們吃苦,總是給他們提供最好的,卻總是忘記了告訴他們,讓他們感受或者親身參與提供給他們的背后所付出的艱辛;我們總是庇護孩子,剪除了他們成長道路的所有障礙,而不是讓他們自已去面對,鍛煉與成長,學會對自己負責;我們總是擔心他們不開心,總想竭盡所能提供給他們最好的生活,卻總是不引導孩子設置處地去體驗父母的不易……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我很欣賞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的個性、人格方面出了問題,或者孩子過于任性,狹獈,自私,那么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今天,中國的家庭或者父母,大多數經濟上未富(有一部分已經富有),但他們的孩子首先"富"起來了。這種"富"更多的是一種物質上的滿足,盡其所能地滿足他們吃、喝、玩、樂等感官,而不是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享受的貪欲蒙蔽了他們對知識、理性,智慧追求的滿足。過早的物質富裕與過分的照顧、呵護必然導致他們精神、意志,情感上的羸弱。
我常常在報紙、網絡以及一些書籍上讀到一些富翁以及企業成功人士的養子之道,他們常常不過分地提供給孩子過多的物質,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勤工儉學,參加社會實踐。一些孩子繼承父業也得從最低的職位,最卑微的部門做起以得以歷練……難道這些成功人士不知道愛孩子?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認為他們的這種愛,才是最正確而理智的愛。他們明白:愛的本質與實質是讓他們更獨立與自立。
我常常在這樣想:我們的家長為什么不讓孩子做更多的家務與參與社會實踐?作業太多,任務太重?這當然可以成其為一條理由。然而,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試問,一個四體不勤,懶惰成性的孩子,他將來要怎樣生活?難道父母能養他們一輩子?時下的啃老一族已經能充分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說平時學習負擔過重可以成為一個說辭的話,那么周末,假期呢?可是我看見許多孩子在假期里睡覺睡得日上三竿,或者只知道自己玩樂而從不幫父母分擔一把,而我們的父母卻還心甘情愿,甘之如飴,我以為,這簡直是對孩子的未來犯罪。我們不要忘記了,孩子今天的所有表現,都是你昨天行為的結果,孩子就是你的作品。
家長們,你們為什么不讓孩子做家務?是你們能照顧他們一輩子?還是你相信未來他的另一半一定會照顧他一輩子?還是你相信未來的人生幸福根本不需要家庭,家務這些瑣事?還是你相信一個沒有什么自理、自立能力的孩子將來就一定能夠自理、自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