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時,會有信息差。尤其是親子溝通,在信息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如何實現真誠共情與平等溝通呢?
今天在一個學習群里聊天,因《遺憾》一文獲取關注,我做了回應:“我現在是這樣,情緒來的時候,我刻意停下來,去感受它,去品味它。就像此刻,坐在和諧號上,感受著情緒奔涌,雖困倦,細品之。情緒奔涌時,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所以進行刻意練習,在這個村、這個店里,待著,待著……”
于是,一塊磚引出了一堆玉。
A
說說我昨天的破防,請群里的老師指點:
昨天中午大女兒帶小女兒去參加閨蜜婚禮,下午6:30我接小女兒回家,路上,看她情緒不高。
就問:“有什么不開心的事?”
“中午婚禮上,有個小弟弟把我的手機屏咬了一口,害的我下午去換屏。”
“哦,這太讓人氣憤了!”我應和了一句。
“要不是婚禮上,我就打回去了。”
“他為什么咬你的手機屏?”
“我在拍照,他擋住了我,我讓他走開了。”
“他多大了?”
“六七歲。”
“在法律上,他六七歲是無行為能力的人,你14歲是有行為能力的人,如果你打他,警察會拘留你1天。”
“我寧愿被拘留1天,也要出了這口氣。”
“在這個事上,小弟弟是不對,可你沒有看管好自己的手機,也有責任,你倆五五分,別生氣了。”
“我就是要打回去,被拘留我也愿意。”
“那我尊重你的選擇。”我有點火。
這之后她就生氣了,車上不再理我,回家也不吃晚飯,還把自己的房門關的砰砰響,敲擊著我的心房……
我實在不理解,她跟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較勁,我就不能說說她?我說說她,她就值得發這么大的火?
3號人格,天使與魔鬼,當她成為魔鬼時,我不知所措。
B(心理咨詢師、療愈師)
我們三號人是需要無條件的支持,即便我錯了,你也要說我對,那我才愿意思考什么是對的。我已經克制自己,不打那個那孩子了,你還質疑我為什么生氣,現在我不是氣那個小孩,是氣你了。跟人生氣是我的權利啊!你咋看不見我哩!但是我知道你是為我好的,所以我要消化一下,不想理你,想讓你知道我生氣了。現在我不是咨詢師啊!我是一個3號起源的小女孩。僅供參考。
C(心理咨詢師)
我左星位是3,好奇心,沖動,希望她人看見我表現好的那一面,雖有時發脾氣會很快,但忘性也很快,
啊!我啥時發脾氣啦?
D(我的回應)
女兒:我說的是生氣,你說的是法律,你以為我不知道打人犯法嗎?你看我不是沒打他嗎?我也就是說說,看你啥態度?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跟你說了,下次我就直接打回去,還不告訴你!誰讓你向著別人家孩子!
媽:我糾結在對錯上面了,我是過度擔心了,而且擔心在“沒有發生的事情上”。其實你在那么生氣的情況下,已經很克制自己了,媽媽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得向你學習!還有啊,謝謝你告訴我,媽媽感受到你的生氣了,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嗎?
女兒:這還差不多!你也不想想,我是誰的女兒,我有那么差那么笨嗎?
媽:你確實有大度量大格局,是媽媽膚淺了,我占你的光了,你才是我的驕傲啊!以后,一定先喊“停停”“靜靜”兩個朋友陪我六秒鐘,讓子彈飛一會兒,然后再回應你,你看怎么樣?
女兒:鬼才信!
媽:耶?!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
(此刻,我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如實描述下來了。)
A(追問)
你的復盤讓我看到了一位成熟寬松頑皮有愛媽媽的接盤,很直觀生動地給我上了一堂實戰課。我特別缺少的就是“停停”“靜靜”兩個朋友,缺少六秒鐘讓子彈飛一會兒,往往頭腦想到什么馬上說,造成了一個爛攤子……
10分鐘前,她微信上說:媽媽 下午的物理課我請了個假 因為昨天的事情很不愉快所以也沒有心情上課 我出去放松一下六點之前到家。
我又無語了,麻煩您再現場指導一下
D(我再回應)
媽:
我聽到你說不上物理課,我心里那個小法官又站出來了,開始想對請假這件事指點一二。我知道你不需要這些話,可是我忍不住啊,我心里憋得慌!就像我聽到你說要打回去(那個小男孩)了,瞬間我就把持不住了,我很苦惱啊!我也很想撂挑子,尊重你的意見,服從你的安排,可是臣妾做不到啊!蒼天吶,救救我吧!我這個失敗的媽媽,怎么才能懸崖勒馬呢!
女兒: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我也快憋死了,到你這還一大堆政治正確和最高綱領。我就是你的閨女,不是你的員工,我就想要一個媽!不過,雖然你跑偏了,念你態度誠懇,不和你計較。咱說好啊,我難受都沒讓你負責,你可別把你難受的責任推給我,我哪能幫的了你呢!不過,我對你還是有信心的,老媽表現不錯,加油!你說以后少管著我,是不是可能就會好一些?
媽:
沒想到啊!一個高考狀元,又被小毛孩上了一課。
女兒:
快別說了,打住打住。拿著你當狀元那股勁,好好學學怎么當媽吧。
媽:
你是不是覺得我總是太正確了,咄咄逼人?
女兒:
好像是這么回事啊。
媽:我知道了,今后學做媽,你就是我的導師了。謝謝指導啊!
女兒:
哪里哪里!這還是我媽嗎?
媽:
我也不習慣這樣的自己,慢慢來吧。我有信心,因為你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E(女性能量、數字讀心老師的回應)
處理矛盾的步驟:
1.支持自己的情緒
1)找愛人支持
2)找咨詢師支持
3)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4)運動
2.覺察疏理
放下對錯,找到行為語言背后的信念與需求
1)疏理對方:
a.對方是什么樣的人生底片投射了他“這樣”的認知?
b.他有什么樣的“需求”未被滿足才有不恰當的語言和行為?
c.如何去支持他的需求?
2)疏理自己:
a.我有什么樣的人生底片投射了我“這樣”的認知?
b.我有什么樣的“需求”未被滿足,才有這么多的情緒?這些情緒是什么?
c.如何去支持我的情緒?
3.解決方案
找到同時滿足我的需求和他的需求的解決方案
共同學習和彼此看見還在繼續,大家都很有收獲。
親子溝通前想一想,我為什么要和孩子溝通?ta有什么需求?我是什么反應?
溝通中可以刻意練習,覺察自己,我是在表達自己還是在傾聽孩子?我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
溝通后復盤,我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溝通效果了嗎?此刻我的感受是什么?孩子的感受呢?我可以怎么調整能夠把真實的感受和對孩子的愛同時表達清楚呢?
回到中心說話,保持中正狀態,帶著覺知溝通,既可療愈自己,又能關照孩子,逐步實現心想事成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