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說過,樹木,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當桌椅,十年百年成棟梁,故要養深積厚等待時間。要成棟梁的樹木,不必羨慕那些一年兩年生的草木,短短幾個月就能長得很高枝繁葉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對生命的質量提升沒有真正的作用。
我第一次聽虛假的繁榮這詞是在高中班主任那里。高中生活嚴酷壓力大,班里有的同學早出晚歸,三更五鼓。甚至午睡課間休息吃飯時間都被盡可能地壓縮以學習,學校規定的操課也被他們偷偷省下用以學習。他們把所有的這些省下來的時間當做提升自己的寶貴財富。但是我卻從未看到他們中有人能夠取得班里很好的成績。排除智力因素,也并非他們很差才加把勁,依我看來,恰恰是他們太過努力,才讓自己的實力差那么一點點。過猶不及。
我也曾是這個勵志群體中的一員,然而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不進反退。這時候我們的老班就開班會告訴我們說一個“想和做”的問題,說我們這是虛假的繁榮。沒有思考的重復,讓我們看起來好像完成了許許多多的任務,堅持了一個又一個日夜輪回,徒徒感動了自己,也會讓周圍的人看到:哇!他真的好努力啊!然而,這些并沒有什么效用。你沒有一丁點兒的進步,也沒有等價的回報。即使有那么一點,也只會讓你感到“啊,不行,我的努力還不夠啊,要繼續努力才行”。這樣就像往玻璃上撞的蒼蠅一樣,一直找不到出路,而你不會回頭想想,自己的方向是否有誤,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學。
這些只是增加了你的飽腹感,而實際上沒有讓你吃更多的東西,你覺得自己飽了,但還是沒有足夠多的食物能夠為你提供能量,讓你有足夠的力氣到達遠方。
到大學以后,想著豐富校園生活,于是參加了幾個社團,出于興趣和實質性的幫助上,我選擇了幾個還不錯的社團,從中也收獲很多。但是隨著社團發展到一定程度,我漸漸發現它所給我的和我想要的是完全不匹配了。我在用社團標榜自己,向身邊那些未加入社團的人炫耀。但是,這種自我的感動和小驕傲所給我的不過是一點不純正的自信,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相反我還因此被自己局限了腳步,被那種飽腹感迷惑。使得社團活動沒有在我想去的方向上給一個助力,反而因為它分散了我的精力,使我在想做的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狼圖騰》里有描寫小狼進食的一段,說它的肚皮脹得快要爆裂,仍在埋頭拼命的吃。狼的生存法則由其生存環境所決定,而人的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如果一直被自己的飽腹感蒙蔽,最終就沒有力氣去競爭,活在自我陶醉自我滿足之中,最后被干掉才感覺如在夢中。如果草原狼沒有保持饑餓的意識,最終狼群變回趨于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