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小說的元素》(下)課堂筆記

文/錦瑟九十九

啄木鳥老師第一課《小說的元素》(下)課堂筆記。

真正的閱讀要從第二遍開始,第一遍經常會被故事情節吸引,并不算是真正的閱讀。

第二次閱讀可以從上帝視角來解讀,能夠品味出更多深層次的含義。

小說的開頭非常重要,要抓人,吸引人想繼續讀下去。

小說的開頭和行文基調有關,整個故事設計,就要考慮到開頭,一定要尋找到符合屬于自己的句子。

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區別,長篇小說基調緩慢,而短篇小說基調則比較快,需要作者在計劃寫作的時候,就考慮清楚。

如何讓小說“快”起來?

在不影響整個故事的情節下,省略不需要的情節。

有了開頭,我們接下來就說小說的結尾,小說的結尾不同于結局。

這里重點講了豹尾,小說的結尾要有突襲感,突然給讀者一個襲擊,來一個反轉,出其不意地給作者一個驚喜或者意外,震撼讀者。

結局反轉,這是我寫小說一直都追求的,平日里寫小說也盡量去在結尾給一個反轉,但反轉一定要符合邏輯。

小說的開頭和結尾講了,現在就是小說的中間部分。

小說的中間部分就是主要故事情節,比如故事會。

小說不等于故事,小說等于故事+意蘊,故事里面想要表達的意蘊,這是小說和故事的不同點。

卓老師舉列了《嫦娥奔月》來講小說和故事的區別。

民間的傳說故事,就僅僅只是一個故事,沒有更多的升華。

這個舉列非常好,深入淺出,舉列了故事和小說的區別,在此之前,我也曾網上查過或者自己總結過故事和小說的區別,但是都繁復無比且沒有能真正的理解。

故事核就是故事的核心情節:比如《西游記》,有許多降魔伏妖的故事,但是故事的核心是什么呢?

故事的核心其實就是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其中又慢慢細化了許多。

故事核也是故事的亮點,包含三個核心要素,人物,動機,故事情節。

比如《西游記》,主要人物師徒四人,主角孫悟空,配角唐僧等人,動機:西天取經,情節,取經路上發生的故事。

故事核也就是核心事件,情節是有因果關系的事件。

因果按照我個人的理解便是其中的邏輯關系,沒有因果關系的故事是混亂的,不僅作者自己是亂的,讀者更是一臉茫然,對于此類作品,我都是馬上翻過。

《西游記》為什么孫悟空去西天取經?因為大鬧天宮,為什么大鬧天宮?這里面一環扣一環。

在寫故事情節的時候,分兩個:一個是過去的情節,一個是現在的情節。

過去的情節只是鋪墊,按照我個人的理解,現在的情節有許多是要依托于過去的故事情節,現在的情節是當前的主要故事內容。

寫作有很多套路,比如回憶,我們可以用當前的事件去擴展過去的事情,但過去的事情不能占據現在的主要情節。

主要事件要在時間的變化中不斷推進,而不是用過去的故事情節占據主導。

總結:小說的開頭要吸引人,結尾要有反轉。

故事和小說的區別,故事+意蘊就是小說。

故事核,故事的核心,整個故事都要圍繞著故事核來寫。

故事的情節,一定不要把過去的故事當做主要情節來寫,只能是鋪墊或者背景。

啄木鳥老師講的課很好,聽完意猶未盡,期待下次課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