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的書,這是第二本。第一本知道她喜歡武俠,哦,原來是同類,這本,知道她很喜歡梁鳳儀,啊,原來,真的是同類。
梁鳳儀,很會寫書的財經作家、很會賺錢的企業家,經濟和人格雙獨立的新女性,想當初,也是我的偶像啊。
王瀟,像金老爺子一樣習得了十八般武藝,像梁女士一樣寫作、出書、創業,苦熬,成就了自己的文創品牌。
而我,還是實打實的家庭主婦,羞愧!梁鳳儀接受采訪時竟說,她最想做的其實是家庭主婦,我懵圈了。一個把事業做得如此之好的女強人,竟然想做家庭主婦?
誰信啊?!
其實,我有點信。很多上班的媽媽,之所以上班,貌似不是喜歡上班本身,而是在家里呆不住。而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適合上班,我雖然在家,卻總有忙不完的事。
我不喜歡上班,不是不喜歡工作本身,正好相反,我喜歡忙碌,喜歡把每件事有條不紊安排得妥妥當當,喜歡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幾乎不會因為一件很小很細碎的事,推倒多米諾骨牌,造成一系列麻煩。我也喜歡解決各種問題,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和認真,在工作中也幫我不少。但我的最大阻力是我那該死的驢一樣犟的臭脾氣,我不喜歡受人管,但我上面總有各種“總”和老板!
一個喜歡自由,不喜歡做家務,不喜歡伺候孩子的人,竟然成了家庭主婦,真搞笑。
一個家庭主婦竟然還喜歡看目的性這么強的書,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人生,真的很讓人大跌眼鏡。
做不了別人的CEO,至少爭取做做我們家的CEO啊,看書寫字學習掙錢養娃,哪個都不想耽誤,時間可真的超級無敵不夠用。我想,王瀟之所以費勁心思,寫出《五種時間》,重新給時間下定義,一定有她的深意。
一天就24小時,為什么有人那么高效,或許就是因為他們破解了時間的密碼!或許,這種全新的時間分類法,也能讓我們找到打開時間大門的密碼!
五種時間的分類:
1.生存時間
從字面上理解,生存時間就是一個人為了生存所用去的時間。
“五種時間”體系對生存時間的定義是:大多數人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里,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和外部條件的限制,無法做到主動選擇而被動處于的時間分布。
被安排時,能力不足時,處于行業起點時,剛剛晉升時……
難熬的生存時間:選擇受限,充滿掙扎或煎熬;所做事情沒能進入正向循環,也暫時無力改變。整個過程被他人選擇和推動,有傀儡感;經歷漫長的等待;方向模糊,被雜亂充斥感而非充實感。
在被動生存時間里,因為大塊時間被捆綁,情緒是壓抑的,思路是迷茫的,效率是低下的,不快樂的,但這又不是永久的,是可以解決也可以逾越的。
生存時間除了富二代,沒人可以繞行。識別逆境,穩定情緒,縮短被動生存時間,開啟主動生存時間,是重點。
減輕焦慮,專注當下,擺脫他律變自律,總覽全局,拆解目標,設定里程碑,把撲面而來的任務一個個消滅,做完就打鉤,獲得完成感,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改變大腦連接方式。
生存時間最重要的是安撫情緒,動起來,追求逾越生存時間的能力,擺脫被動的枷鎖,讓自己從被動生存轉變為主動生存!
2.賺錢時間
賺錢時間:在一天可選的時間中,用于賺錢的時間。
處于賺錢時間時的感受:心情激動,跌宕起伏,有強烈的自驅和目標感;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交織,焦慮、壓力和期待交織;核心競爭力和財富得到積累,階段性達成的快樂和未達成的痛苦,對價值的原理與規律的理解,對金錢意義的尋求。
賺錢時間是在渴望中對抗恐懼。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會長期處在一個生存時間和賺錢時間并存的漫長時期,既要奔向新世界,又要忙著在舊世界里縫縫補補。在有限的時間表上,會出現關系現在和未來命運的時間管理問題,也會有個人和公司因為各種原因,長久地退回生存時間中去,打回原形。
3.好看時間
亞伯拉罕·林肯說:每個四十歲以上的人都要為自己的臉負責。
好看時間:鍛煉,養護身體的時間。
好看,來自生命力的好看:健康、勻稱,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散發著自然生機。在好看時間里,健康作為好看的必要條件,是存在的基礎。
穿戴、化妝、鍛煉、養護和醫美,以及其他可能讓人變好看的一萬種手段,你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呢?
在人生低谷時,多思無益,須立刻開始鍛煉,站直、微笑,行動越多,蟄伏的力量越大,越能縮短走出低谷期的時間。
好看引發出一個新命題:“長期好看”——長壽。為什么很多領域的大師都長壽?比如巴菲特,他的很多財富是五十歲以后才以復利的形式瘋狂增長的。比如被譽為“現代建筑的最后大師”貝聿銘,71歲時完成了一生中極為著名的作品——法國盧浮宮入口的玻璃金字塔,87歲時設計了中國駐美國大使館,89歲時在自己的故鄉完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
原來大師與長壽的真正關系是:不是大師活得久,而是因為活得久他才有機會成為大師。
想要擁有長期的健康的好看,想要活得久些,有機會成為“大師”,今天,你鍛煉了嗎?
4.好玩時間
好玩時間,不論長短、頻率,都是我們主動選擇的。
成長于應試教育的環境總會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如果人沒有建樹,就不配玩。
其實人出生后天生就愛玩,也應該玩,像小貓愛追逐尾巴,小魚愛游戲,小羊小牛愛吃草。絕大多數人追求的自由生活的一個理想圖景,都包括隨時隨地隨心玩,長久地玩下去。
構建堅韌、豐富、厚重的自我,好玩時間是重要的,它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在此,需要提防智能時代中產生的信息流對人腦的干擾,它們對時間的可怕搶奪,總是會潤物細無聲的開始。
“注意力經濟”,根據我們的無聊程度,刺激我們多巴胺分泌的節奏,在我們本來可支配的時間軸上,讓我們的時間不是被這個占據,就被那個占據。
葛優躺慵懶地滑動手機時,我們以為自己是在盡情娛樂,實際上,卻是在無意義的燃燒生命、精力、個性、自由和機會成本,無償的給界面貢獻了使用時長和點擊量。
好可怕!善待好玩時間吧。
5.心流時間
心流時間,就是我們為獲得心流體驗而選擇付出的時間。
第一個給“心流”命名并用科學方法對這個概念展開深入研究的人是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教授,
心流:仿佛有厲害的無形力量,長時間浸潤到我們身上,讓我們置身于一個奇特空間。我們理解了原來無法理解的問題,獲得了靈感進行新的創造。身體變輕盈,感覺不到時光飛逝,每一個動作、想法都行云流水般發生、發展,我們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
如果說一萬小時定律是通過時間積累來沉淀技能,刻意練習是通過循環增強的練習來達成目標,那么心流完全是因為過程中強烈的樂趣而自發忘我地展開行動,體驗感最正面又最深刻。
那些能把握心流時間的人說:“我只是在做我最喜歡的事情,順便賺到了錢”,多討厭啊。
哎呦喂,我只有羨慕的份,我也想成為那樣被“討厭的”人!!
這樣忘我的心流時間狀態,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找尋到!
時間花園
我們到底在健康和外表上投入多少時間,好奇心和人生體驗上投入多少時間,無限打磨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又投入多少時間,都由我們自己決定。
把每天的時間視作一座可容納24次播種的花園,在每天開始時按自身的情況和意愿,種植5種植物:多肉、花、樹、藤等等。
事實上從出生開始,我們每天醒來,生活都強行塞給我們一座花園,而我們每天都在種植它,又或者,一直讓它荒廢著。
未來,需要我們種滿千千萬萬座時間交錯重疊的美麗花園。
接下來的命運,我們想要掌握,就在于我們的愿景如何在時間花園里鑄就,如何被細分凝結在時間植物上。
讓可支配時間最多,生存時間最小化,心流時間最大化。想怎么活,成為誰,就怎樣安排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和賺錢時間的比例關系和優先級,讓時間彼此重疊,單位時間效能最高化。
此時此刻,你選擇了什么?
重建人生秩序,有效利用時間的密碼,你找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