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大年初一,我與愛人去電影院觀看了韓寒導演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
說實話,還是挺感動的。韓式幽默也很是我的胃口,整場電影笑點不斷。
影片反映的主題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相理解。
在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的今天,三五年就是一個代溝,何況是我們與父母之間?
影片中阿浪(徐太浪)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阿郎出生后不久,母親就去世了。是父親與他相依長大。在阿浪眼中,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父親,甚至還是一個極壞的典型。他不僅脾氣暴躁經常喝的酩酊大醉繼而對他拳腳相加,千方百計阻撓他學賽車、逼他學不喜歡的數學和醫學,還因為故意殺人被判在監獄里蹲了六年。
如今阿浪已經20多歲了,父子之間仍然存在著很深很深的隔閡。
一次車禍,讓處于生命邊緣的阿浪“回想”起了他的一生,從他爸和他媽相遇的那一刻開始。(沒錯,這是一部穿越劇)
在整個穿越過程里,阿浪得以參與并見證了父母親的那段青春時光。也借此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父親當初做出決定的原因。橫亙在父子之間二十多年的隔閡橫溝,就此化解。
整部劇還是很溫馨感人的。看得我也直想能穿越到父母的青春里,就見證他們的那段往事。
每個人都有過自己年輕時的迷茫與沖動,我們如今年邁的父母也是。可是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滿臉的皺紋,下意識的以為他們生來便是如此。并不愿意去想到,他們也曾年輕過,那時的他們也曾風華正茂,也曾意氣風發,也曾迷茫無措。
沒錯,韓寒的這部劇,讓我產生了相對自己的父母親進行更加深入關心和了解的欲望。
今晨,在新世相的公號里看到這樣一篇文,大意是調查了很多8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一生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門,有的是后悔當初接受了包辦婚姻,沒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有的是后悔沒能好好地對待伴侶,等TA逝去后才追悔莫及;有的是后悔年輕的時候太老實沒有解決編制的問題;有的是后悔退休后沒有騎單車去旅行,如今身體已經不能騎車;還有的后悔一生沒有看過一次大海……
看到這篇文章,我毫不猶豫的轉發了。真的是感觸很深。
我也問了老媽(快60歲啦),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她毫不猶豫的回答,最后悔的就是當初年紀小不懂事聽了外婆的話,小學一年級就輟了學。因為不識字對她生活造成多大的困擾,我想只有她自己感受才是最深的。
我說,那好啊,你現在還不到六十歲,既然已經意識到最后悔的事是不識字,那就從現在開始學起啊。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漢字也就兩三千個,一兩年就學會了。到時你就可以和我們微信聊天啦,生活除了減少了很多障礙外,還增添了很多樂趣。
她也表示想從現在開始學。
在此之前,我也多次表示過讓她學識字,但她潛意識里總覺得,現在已經一把年紀了,這輩子就這樣了,再學什么也學不會了。
這次她意識到要去學習,我感到很欣慰。
說起來,要感謝韓寒,感謝《乘風破浪》。
轉而,我又問她,那你這一輩子感到最驕傲的事是什么?
“三個孩子都長大成才了”,她說。
END
PS:個人感覺,這部影片是不如《后會無期》,無論是主題還是細節。但是愛韓寒的人,自由他們的理由,或許是愛他身上的那種人文情懷,或許是愛他一一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許是愛他曾為年少時自己提供了一個看世界的獨特視角。因為很多韓寒的觀眾,都是以前他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