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的放大,模糊了過往的記憶。曾經懵懂,曾經熱血,曾經的曾經,一切都已不再鮮明,我遺失了我。
? ? ?幼時的我,
? ? ? 經歷了喪父,過繼,生母變小姨,姨夫姨媽變父母的狗血劇情。雖然我本人對這一過程并沒有什么深刻的記憶(3歲前的記憶全無,4—6歲的記憶斷片兒)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到這一事實。但,那也沒什么,都過去了,我還是一樣長大了。
? ? ? 父親(養父)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影響我整個人生的作用(曾經我對此并沒有深刻的認識)。毋庸置疑,我的父親,脾氣暴躁(很差,動輒打罵,尤其酒后),可是人卻非常正直;性格直爽,有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特有的單純思想。我長大后認為,他和母親(養母)給了我他們能給予我的所有,雖然可能過程和結果并不盡如人意,但確實他們能給予我的一切都給了我并塑造了我,包括性格,脾氣,秉性等等。
? ? ?童年的我,
? ? 記憶中的童年里,有嚴厲的父親,隱忍的母親,還有經常犯錯卻不知錯在哪兒的我,以及犯錯后被打的哭聲。更有沒有錯也挨打的悲哀。(求我當時的心理陰影面積)
? ? ?少年的我,
? ? 迷茫,低調的叛逆,糾結的青春期,復雜矛盾的思緒,對父親一貫的畏懼,小心翼翼狗腿的迎合等等。好像在最應該學習,積極向上且陽光普照的時光里,我的主方向卻是降低挨罵挨打的頻率,并在夾縫中尋求喘息的空間和一點點肆無忌憚地自由。
? ? ?一度,我熱愛文學,喜歡直抒胸臆。曾拿著我寫的散文詩給母親看,請她幫我郵寄投稿。但得到的只有母親不屑一顧的“你不行”三個字。現在回想起來,我至今遺憾的好像并不是有沒有投稿,成功與否,而是為什么確定以及肯定“我不行”。現在有時候想,也許當時很多事情再堅持一下,再多表達一下我個人的強烈意愿,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也不一定。
? ? 成年的我,
? ? 甘于平淡,心胸豁達,不功利,不好高騖遠,這樣的詞匯可以美化一下我的形象,平衡一下我的心理,但實際掩蓋了我不積極,不陽光,萎靡,自卑,不自信等巨大的陰影面積。
? ? ?我沒有什么安全感,所以不喜歡和人深交,比較習慣龜縮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是沾沾自喜或是獨自舔舐傷口,至少我認為這樣很安全。
? ? ? 我也沒有對愛情,對婚姻的向往。當同學,親朋好友都各自組成家庭,添丁進口時,我還宅在自己的世界里且樂不思蜀。小說中的愛情,婚姻大多在現實中不能成活。實際的生活中,我周圍的人也沒能激起我對家庭生活的向往,看多了雞毛蒜皮的瑣事,反倒覺得一個人輕松自在。(可惜我媽不這么認為)
? ? ?寫到這里,總結一下,我人生的33年是從一個圈跳到另一個圈的過程,畫地為牢,囚我在牢中。也許有一天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牢門,也可以打開我的心門,迎接我走出去,也許去到另一個圈里,繼續畫地為牢,也許釋放自我,再無羈絆。
? ? ?那么,我——去哪了?我就是我,就是父母賦予我的及后天養成的性格,脾氣,秉性等等,好的,不好的,認可的,不被認可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