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像離弓的箭
失去歸處的飛蛾
家是什么
浮在半空的燈火
遠方的夢匯成河
城市霓虹色的漩渦”
當電影《捉迷藏》的黑底白字緩緩向上滾動時,老狼滄桑感十足的歌聲回蕩在耳畔,突然覺得即使是自己視為港灣的家,如果心魔作祟,也會變得遙遠而陌生,就像“浮在半空中的燈火”般飄搖不定。
劇中的張家偉和蘇紅從本質上而言其實是有相似之處的,內心都潛伏著魔鬼,只是一個已然無可救藥,另一個被及時挽救了回來。雖然電影定位為驚悚懸疑片,我卻將它視為社會倫理片,也正是因為這兩個人物的角色設定。
男主角張家偉曾經有過一個溫暖的家,父母和哥哥。從回憶的片段中可以看出這個家庭對于幼子的溺愛,以及幼子對于長兄所抱有的無端敵意。或許就像多年后他的女兒梓萌不接受二胎一樣,明明身為弟弟,他卻無法容忍哥哥的存在。這可以理解為孩子膨脹的獨占欲,越是受寵愛,便越是不愿意將父母的愛分割出去;又或許是因為與生俱來的潔癖,容貌丑陋的哥哥就像是一件骯臟的東西,他無法忍受這樣的臟出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總之無論出于何種理由,當哥哥被誣陷污辱少女時,他做了偽證,將哥哥驅離出了自己的家。礙眼的東西消失了,但誣陷親兄弟的罪惡感卻在心中不斷滋長,和他的潔癖與強迫癥一樣伴隨著成長而越發(fā)嚴重了。
《贖罪》中妹妹的偽證毀掉了姐姐與心上人的一生;同樣,張家偉的一句謊話也將哥哥的人生推向了萬丈深淵。
張家輝,這個幾乎沒有在電影中正面出現(xiàn)過的人物,對他而言,家并非溫暖的代名詞,他被親人背叛,放逐,最終淪為了無家可歸之人。
“我很孤獨”
他這么說道,知道最后一刻都沒有與這世間唯一的親人再見上一面,生生地活成了一場悲劇。
而這樣的悲劇在他所生活的小區(qū)似乎俯拾即是。
說來我還挺佩服劇組是怎么找到這么一片雜亂陰暗逼仄的建筑群的,它讓我想起了香港的九龍城寨,成了被人們有意無意忽視的一個孤島,仿佛是城市光鮮背后隱藏的一塊傷疤,潔凈面貌下的垃圾場,似乎所有不上臺面的,骯臟的,丑陋的雜物被一股腦地扔了進來,是世間遺忘了的陰暗角落。
當看到張家偉的哥哥淪落到了此處,他死去時甚至沒來得及發(fā)出一聲悲鳴,我會忍不住想之后張家偉所遭受的一切肉體與精神上的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懲罰呢?
而這懲罰的施與者蘇紅,她是一個奇妙的女人。電影里從未交代過她的來歷,她瘋癲的原因,她為何如此渴望占據(jù)別人的家,為何又如此喪心病狂地傷害甚至殺害無辜的人。
我們只知道,她渴望家。
或許這個女人也曾經被某人奪走了棲身之地,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溫暖,失去了光明,所以她決心復仇,要奪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蘇紅是憤怒的,她就像一個被凝練了的符號,是這城市中仇富的一股戾氣,瘋狂又可怖。
于是張家偉和蘇紅,成為了兩個階層的代表。家偉施與家輝人生的痛苦不堪,蘇紅對家偉的身心傷害,完成了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身份的轉換,強者與弱者的立場對調,電影通過這兩個人物將貧富階層的對立以放大的形象的方式激烈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之前聽說這部電影翻拍自韓國同名電影,我想導演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或許正是認為它的主旨契合了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吧。
希冀,不要在進一步激化社會階層矛盾了。
于家,不應放棄自己的親人。
于社會,不應無視那些實際存在的黑暗的一面。
曾經是香港頑疾的九龍城寨早已煥然一新,變成了鳥語花香的花園,城市中這樣的角落是應該被整理干凈的。
人心也是如此。
懷抱著罪惡感長大的張家偉,外表一派精英,內心的角落卻在暗暗地腐爛,放任不管的話,他的妄想癥或許會越來越眼中,最終變成另一個魔障了的蘇紅。只有痛下決心去正面自己的過錯自己的黑暗才有可能治愈,傷口終究是會好起來的,只會余下愧疚的傷疤。
電影的最后,張家偉為了保護家人,對蘇紅表示愿意把家讓給她。先不談這一舉動是否只是緩兵之計,即使真的讓出了又如何,對于蘇紅來說,這個家終究還是會化為火焰中的幻夢,燃燒殆盡,因為她的心早已成魔,無可救藥了。
而張家偉呢,他是不幸的,遭遇了這一連串的變故,甚至差點失去摯愛至親,安身的房子也付之一炬了;但他終究還是幸運的,即使心頭的傷疤會經常提醒他對兄長的愧疚,但終究不再是爛在心底不愿去面對的隱痛了。尋找哥哥所惹上的禍事讓他付出了代價,那句對不起之后終是解脫了。
當鏡頭慢慢拉遠,城市的夜景一點點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萬家燈火如此璀璨,而其中那一盞盞燈背后所隱藏的悲喜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讓這燈火成為飄搖在半空的風中之燭,還是成為照亮歸途的光明,真正的親情的溫暖,這一切都取決于你們的心。
劇評之外,再談談各位主創(chuàng)的表現(xiàn)。
霍建華有場戲特別震撼到我,洗手過猛擦出傷口時,他看著鏡子,映照出來的人,表情戾氣十足,仿佛惡鬼附身般,凌厲,兇狠,惡毒,叫人不寒而栗。被心魔所困拿高爾夫球棍擊床時那種狂暴非常嚇人。如果我是他妻子一定會被嚇到噤聲。再醒悟過來時留下的眼淚瞬間又變得軟弱無助,這般情緒轉換很是可圈可點。
秦海璐,演技是毋庸置疑的。蘇紅是個有妄想癥的精神病人,她也確確實實地演出了她的病態(tài)。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值得再深入挖掘一下,甚至想到如果從蘇紅角度來拍攝這部電影的話似乎也挺有意思的,就像禁閉島這種各式反轉,一定頗為精彩。在她眼中張家偉的一家又是怎樣一番模樣呢。
萬茜,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戲,角色難度不大,不容易出彩。印象比較深的是她被保鮮膜纏著以為自己丈夫已經死亡時淚水盈盈的表情,恐懼,無助,疼痛,表現(xiàn)到位。
兩個小演員算合格吧。不過我很好奇蘇紅女兒的眼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劇里也沒有交代的樣子。
總而言之,作為國產小眾題材的《捉迷藏》完成度還是可以的,雖然劇情有一些bug,但節(jié)奏流暢,演員演技不俗,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