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在醫院上班的六年,因為專業的醫學專業知識,導致了許多局限性,打個比方說,想要轉個行,都是必須要與醫學有關才行,不然別的行業還真的一竅不通。
所以,想要拓展專業知識以外的其他領域,便都需要好好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去進行摸索、學習、總結,所以如何提高個人競爭力,除了工作的那點技能外,還需要許多個人特長或者其他技能的存在。這個世界,最不害怕被淘汰的不是所學的專業,而是個人的知識競爭力了。
最近,在網上學習了一些課程以及看了不少與提高個人能力方面的文章,現在通過整理和梳理的方式,記錄及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勉。其中許多方法都是通過網絡紅人三公子的文章中得到的。
一、如何培養可持續的學習能力
1、對于年度計劃、季度計劃、周計劃乃至當天工作、學習計劃等等,一定要記下來,沒有規劃的生活,猶如沒有頭緒的無頭蒼蠅一樣,飛哪撞哪,同時容易落下一些事情。
對于年度和季度的長遠計劃,最好可以設定一個比較美好的念想,搭配一個不錯的獎勵機制,比如出行、購物等等,一旦實現之后,馬上兌現。
對于每天或者每周這樣的短期計劃,需要重視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不能盲目的列出一系列計劃,然后自己感覺氣喘呼呼的,當一旦到了周末發現只完成了計劃的三分之一時,便嚴重影響了個人的積極性以及做下一周的計劃心態。
2、最好不要在同一時間內做很多事情,當一旦下決心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堅持去做這件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視為咱可閣下的事,比如近期有了學習某項技能的計劃,那么選擇停止掉手頭的事情,專門研究和學習這項技能,集中精力去完成這一件事情,會比同時進行很多事情,效果好得多。
3、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最好還是選擇書本的方式。盡管有時候在網絡上可以看到現成的知識,看過之后,感覺自己好像是懂了,那其實是一種短期的印象感覺,學知識這事情上沒有捷徑可以走,別人整理好的知識點并不具有可操作性,而真正的理念和思想核心都需要自己去琢磨,弄清楚了思路和理念,才是長久屬于自己的知識。
4、在微信公眾號、知乎、豆瓣等等傳播碎片化的年代,適當關注一些大咖的號,通過別人文章、分答中學習更多的思維方式,擴大自己的思維層面。
5、對于自己接觸到的信息持適當懷疑的態度,我們過去積累的經驗和當下獲得的知識必然有著時代的局限,對于未來是否適應,依舊是個未知數,只有不斷在現實中去驗證自己的結論。
其實學習應該是終身的事,不管學什么,都應該有保持自己進步的能力,最主要的事,從自己的進步中感受著學習的樂趣。
二、如何鍛煉個人的思維能力
1、要有做規劃的習慣,比如近期準備讀什么書,把書名寫下來;寫了什么文章,把題目記下來;即便是去哪玩,也要做個規劃;去哪旅游了,也要做一個詳細的旅游攻略。做規劃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它可以節約許多時間,可以使人內心平穩,也能潛移默化的讓人變得有條理性。
2、看完一本書后,去復述這本書的所講的故事,可以選擇找自己的朋友去分享的方式,把故事分享給朋友,朋友聽明白了,那么復述故事也就成功。除了書本的復述后,對于電視劇、電影情節等等,都可以嘗試著去復述。其實復述的能力,考察的并不是記憶力而是對于內容的理解能力。
3、另外可以去看一些犯罪心理、偵探破案、探討人性相關的一些電影、電視和書籍、從里面的故事情節中逐漸去挖掘思考模式,最后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
拿一個窮人的思維和富人的思維來比喻,擁有窮人思維的人,看到一個大的項目,會盤算自己手頭擁有的錢夠不夠,然后發現差距太大,就跟自己說這事情干不了,風險大,算了放棄吧。但是擁有富人思維的人則是盤算有多少路徑可以去完成這個目標,然后再去琢磨每條路徑需要自己尋找多少資源,想得差不多了,動手去嘗試。
思維在發生改變,自然看一些問題就不容易跟隨大流了,那么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一旦被培養,思維深刻性也就體現出來了。
三、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武裝自己
畢業之后,用來專門學習的時間便是越來越碎片化,校園里可以整日整日的學習時間可以說是一去不復返了。
對于學習新知識這事,近一年來,我有深刻的體會,在網絡開始流行知識付費的時候,網上便涌出了各種大咖、小咖就各種技能的講課,雖然課程的費用都普遍不高、知識面也是從簡單到復雜。但一下子就發現,竟然有人教這個,那個也想學,所以最后學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后也沒能把這些知識利用起來。確實是挺郁悶。
最近學習了以下的一些經驗和技巧,通過整理和結合個人的觀念給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
1、對于聽課程和看書的安排:像五分鐘、十分鐘的空檔期,最好不要用來學習,因為即便是看了,也會記不住東西。如果想要吸收一些知識的話,最好是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整塊時間。
比如做運動的,可以在跑步機上,聽一些分答的知識。坐車或者出差,路上時間長的,可以選擇聽一些課時較長的課或者聽兩個課程。像我一般駕車回家需要三十分鐘左右,開車需要一個較放松的方式,所以基本在路上都是聽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家的文章,一篇文章將近十分鐘,大概三篇文章左右就回到家了,這樣精神放松了,同時也能增長了閱讀面。
對于書籍的閱讀,最好是有單獨的時間來看,每周要有雷打不動的至少半天的時間用來閱讀。集中精力讀3小時的書,其實比零散的讀書,有效率多了。
2、及時收集有用的知識點:對于平時在微信、豆瓣、知乎、微博等等,看到的有趣帖子或者知識點什么的,可以選擇手機截屏下來或者把鏈接發到自己的微信號上,等回家的時候,把這些知識點分類整理下來,這是對于素材的積累非常有好處,有時候,翻著翻著本子就來靈感了。
3、記得要學以致用:學習了知識點,要記得整理運用,課程上的知識點,不能讓它白白的停留在筆記本里,平時生活上要一點點的融合進去。記筆記按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記錄整理,至少要把邏輯脈絡整理出來。
以上是我最近讀到的一些大咖的學習方法,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和梳理等等。這整整花費了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哈,有時候,我想我為什么愿意去做這些,去寫這么多字,最后想來想去,可能只歸結于,這種方式能給我帶來足夠的愉悅感,比曾經逛街能帶來的快樂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