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應用市場科下載考研學習軟件-斃考題APP)
第一步?出分后,如何確定自己能進復試?
出成績之后,由于分數線還要再等到至少半個月才出來,焦急煩躁的等待,不如科學的預測與規避。所以需要大家第一時間去了解自己在考生中的排名。
獨家竅門: 有一些學校會公布各個專業考生的排名;還有一些學校并不公開公布,但是如果你打電話去具體院系研究生招生培養辦(再說一遍,是院系的研招辦,不是學校研招辦),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得到回答的。當然,這個時間段,這些地方的電話可能會比較難打,大家需要“鍥而不舍”的多打幾次電話。
在得知分數和確認到自己的排名后,有一大部分同學可能更關心分數線,尤其是單科分數線。就怕自己的總分夠了,最后砸在單科線上。?
第一,假如你的單科分數比上一年度該科目單科線高出3分以上,那你的單科基本上就穩了的。
第二,你的單科分數高于上一年度單科分不到3分,或者甚至低于上一年度單科分數線。這個時候就要看你的總分和上一年度該專業的總分線之間的關系了。
知道了自己的排名,也確定了自己的單科分數情況,那么如何最終判斷我的排名能否進入復試呢?
按照國家規定,復試名額和最終錄取名額是按照1.2:1劃定(部分重點專業可以適當提高比例)。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120%復試投檔。而這個“120%”,實際操作中,會存在三種模式:
模式一 ? 復試人數=招生簡章公布的目標錄取人數*120% ?
模式二 ? 復試人數=招生人數*120%-推免生人數
模式三 ? 復試人數=(招生人數-推免人數)*120%
最終的排名結果,一般是在分數線出來之后一周左右能夠查詢到的。34所的分數線比國家線提前大約一周到半個月,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沒有能夠進入34所復試的考生選擇國家線的學校進行調劑。 ? 因此,出分后的第一步,就是確定自己是否有能進目標院校復試的可能性。根據以上3種模式,同學們可以自行計算。
A計劃 ? 如果能參加復試,該如何準備?
如果已經確定自己可以進復試,那么接下來就是準備復試了。和初試不同的是,考研復試的過程中,院校專業的自主權更大:復試日期、復試內容和復試方式,都由各個學校,甚至各個專業自主進行確定。具體各個學校和專業會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這個就需要大家提前進行了解,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準備了。
專業筆試:專業筆試并非復試的必要條件。復試時是否會進行專業筆試,在招生簡章中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可以重新翻看一下自己報考學校專業的招生簡章,復試專業筆試會有具體的考試科目介紹,參考書籍資料的介紹。所以其復習模式和初試的專業課基本上差不多:結合參考書(如果能搞到歷年試卷更好),進行重點性的復習。
對于一些文科類專業的復試,其筆試有時候就只有一道題目(比如川大2016年應用心理學),那其實對于考生就一個要求:學科綜合素質能力。小編當年報考南京大學哲學系就參加了專業課筆試,上午8點半到11點半,整整寫滿了6頁紙。
專業加試:專業加試只會在兩種情況中出現:第一是對于同等學力考生(第一學歷不是本科),進行“同等學力專業加試”;第二是某些導師(主要是知名導師),會針對想跟著自己讀研的學生(主要是學碩)進行專業加試。所以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就不用擔心了。
實際操作:這個部分主要會在一些理工科專業中出現,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做實驗。在有些學校和專業,這個實際操作部分就替代了前面的專業筆試;還有一些地方,實際操作和專業筆試是共同存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而且,這個專業操作部分,刷人刷得還蠻厲害的呢。一些導師說過,這個過程是觀察考生個人綜合素養的過程:做事的條理性,對細節的把握,是否足夠穩重,是否在結束之后把實驗器材整理妥當……這些,都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而且,還不是簡單的考試中體現出來的那些素質。
綜合面試:這個部分是考官們對一個考生最直觀的認識了。而且,不同專業領域,對于人才的素質模型要求不同,也會有一定的差別。而且,這個部分的分數是最具有主觀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注意。我相信大家在面試的時候,看著這么多考官肯定會緊張。不過你們還是要記得— —自信才是最大的價值!什么是自信?是一種不卑不亢的表現,是一種溫文爾雅的素養;面帶微笑,聲音洪亮,舉手投足都體現著良好的教養(進門關門,結束后椅子歸位……)。千萬不要把自信變成了自負——這個時候,這幫老師握著你的生殺大權,自負更多的時候就是“自殺”。
面試常問三大問題?
1.個人情況基本介紹,這個有時候也會以問答的形式出現。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去想想,自己的個人介紹,可能會被問出什么樣的問題來。小編的經驗是盡量介紹跟你報考專業相關的自我情況。體育類的愛好盡量多說,很多老師都很喜歡打羽毛球啊乒乓球之類。
2.專業類基本素養/潛力問題,比如問你為什么要考這個專業?(跨專業學生)/為什么要考這個學校?或者問你過往的研究和學習經歷等。光說喜歡是沒有用的,你最好能夠具體的回答出到底喜歡在哪里。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考察你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和未來的學術研究潛力。即便你跨專業是為了就業,你也要說明具體情況。導師們都是搞科研的,科研就是要用證據和數據說話的,隨便說感受,忽悠不了他們。
友情提醒一個突擊專業課的方法,我當年就試過:
在知網上下載報考專業的大牛或者心儀導師的近三年論文,全部手打一遍。這樣的好處是:
1 了解論文規范格式 ?
2 知道導師和本學科本專業最近最核心的研究領域和觀點,知道學科必讀書目
3 在復試提到相關問題時可以引用(十分亮點),就算復試提到不會的問題,也可以以“雖然這個我不太了解,但我曾經拜讀過XX老師的XX論文,其中寫道...”來做相關扯扯,不會無話可說(救命而且亮點)
3.未來的規劃,這個就不用我說了吧,必問問題,請虔誠、謙虛地回答。
英語測試:按照規定,英語測試是需要包括聽力和口語兩個部分的。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各個學校的執行還是有所差別的。英語聽力有些學校有,有些沒有。英語聽力測試是全校統一進行的,所以,要不然就是全校所有專業復試都有,要不然就是都沒有。這個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過去3年的情況,當然保不齊也會突然有巨大的變化。英語聽力一般就是六級聽力的水平,所以可以在考前多做一些六級聽力的題目,說不定還會遇到真題重現。英語口語這個是被分散到各個院校的綜合面試過程中自己進行的。有些專業隊口語要求比較高,會有個單獨面試;有些就夾雜在綜合面試中直接進行了。
一般來說,英語口語測試,根據院校專業不同,最多會包含以下三部分:
1.自我介紹 , 這個可以提前準備,自己準備好就成
2.口語表達 ?,這個一般是抽一道題目,準備以下,然后用英語進行表達
3.專業知識 ?,這個一般是那種英語和專業夾雜在一起的綜合面試中使用的方式,英語比較好的導師,直接就用英語問你幾個專業問題,讓你用英語回答。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在對英語要求比較高的專業。
B計劃 ? 如果不能參加復試,該何去何從?
第一個選擇:調劑
另一些同學的成績需要面臨調劑,如果分數不高,小編誠心建議所有寶寶們盡量調劑。時間也是成本,尤其在碩士學歷成為一種'必需'的時候,放棄原先的執著,也許是更好的執著。在過往的朋友和學生中,確實有些人,成功實現了“逆襲”,甚至出現過最后調劑的學校比自己第一志愿學校更好的情況。我們常說的“調劑”,其實分為兩種:校內調劑 ?和 ?跨校調劑,大家一般說的調劑,主要是跨校調劑。今天重點說的,也是跨校調劑。
根據掌握的情況,出現調劑主要會有六種可能性:
1.好學校的王牌專業,秉承“寧缺毋濫”原則——一志愿考生質量如果差,寧肯接受考別的好學校沒有考上,背景又好的調劑生
2.學校、專業很好 但專業在學校為“弱勢”,如理工類院校的文科專業;文科類院校理工科專業
3.學校很好,但是專業本身屬于“冷門”專業,如哲學
4.學校級別較低,不論專業本身是否熱門,報考的人較少
5.新開設的研究生專業,不論什么學校,新開設的研究生專業,報考的人較少
6.大部分考生不太會報名這些地方,如科研院所
小編這里給你四點調劑注意事項:
1.如果你考A區學校,想調劑到A區學校
總分線/單科線必須都達到A區國家線;否則,只能往B區調劑(必須滿足B區國家線)
2.有一些專業本身可以授予多種學位
(如心理學可授予教育學和理學學位),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跨學科調劑——可以利用不同學科門類的分數差
3.“相近”專業
一般情況下指的是同一個一級學科下的不同二級學科;少部分情況會出現跨一級學科甚至跨學科門類的情況(如化學和化工)
4.“照顧類”專業
只存在于工學以及中醫的學術或專業碩士,其余沒有照顧專業。
說完這些,再給大家說四點調劑原則:
原則一:學校級別最重要
學校級別決定了資源獲取的能力,更有未來校友的力量。所以,選擇更高級別學校,對于自己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都是有意義的。
而且,連985學校都有專業接受調劑,所以關鍵還是看你能否把握住機會了。
當然985學校調劑考生的要求肯定更高了(一般要求是本科211或者985,研究生報考也是985高校;專碩對于本科出身會放寬一點)。
如果你有機會調劑到211學校,哪怕是B區的211學校,這樣的機會千萬不要放過!B區的唯一一所985高校——蘭州大學,因為地理位置和自身實力方面的問題,在一些專業(尤其是專碩)方面,也經常會出現接收調劑的情況,而且往往對于出身要求不高,大家可以關注。
原則二:同級別學校看地區
如果沒有機會調劑到更好級別的學校,那么地區差異就顯得很明顯了。中國地區發展差異很明顯,在一個好的地區能夠獲得的機會,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幫助,也是很明顯的。
(1)如果成績達到A區線的情況下,不論什么專業,努力嘗試在幾個發達地區尋找調劑院校——發達地區機會多,在讀研的時候多去接觸社會,能獲得的實踐機會更多,對未來的發展幫助更大。
(2)如果成績沒有達到A區線,并且無法調劑到B區211以上級別學校,那么首先看看發達省區有沒有一些學校會出現“降分錄取”,如果有,也可以選擇。
原則三:學碩關注博士點
學術碩士未來的走向以科研為主,博士點意味著科研水平。所以,選擇一個有博士點的高校,對自己未來的科研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原則四:科研院所是機會
很多人并不關注科研院所,總覺得沒有這些“名校”有價值。
但是,科研院所能夠獲得的,是真正的“實惠”——尤其是一些國家部委局甚至一些企業設立的科研院所,如果你能夠去那里讀研,并且在讀書期間表現優秀,那么等待你的是什么,不用多說了吧。
兩種錯誤心態:一種是等著各個學校的調劑信息出來,尤其希望有人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好放到自己面前的;一種是漫無目的,到處撒網的。第一種就不說了,就是坐等吃要的;第二種人看似積極,但其實屬于“努力但沒有效果”這一類的人。
調劑的具體四個步驟:
01? ??
?搜集信息
1.你第一志愿報考的專業有哪些學校/科研院所招生?
2. 確定這些學校中哪些有可能招收調劑生源
(1)按照文章最開頭提到的六種調劑存在原因,先對所有院校進行一輪初步篩選(不要放棄985高校!尤其是專碩的同學)
(2)關注研招網(這個可是一個最全面,最權威的信息庫啊!),點擊研招網首頁中的“調劑”
3. 關注研招網中2016年的院校調劑信息(點開上圖中的“更多”部分)
觀察自己報考專業招生單位有哪些學校招收調劑生源;點擊打開詳細信息,看自己報考專業是否有調劑生源。如果2016年接收調劑,那么2017年繼續接收調劑的幾率也是很大的。
02? ??
?準備資料
如果考慮調劑的問題,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自己的相關資料了,主要需要準備的資料有以下幾項:
1.成績單截圖打印版
2.本科階段成績(不論本專業跨專業都要——體現你的學習能力)
3. 各種考試證書(語言類的,專業性的,技能性的,興趣方面的,越多越好)
4. 是否有科研成果(如果自己沒有成果,但是本科階段參與過一些項目,也可以寫)
5.自薦信一封(強調自己的優勢和能力,不要過分強調考試失誤)
準備這些資料的目的,就是在系統打開,投遞志愿之前,提前和學校以及導師取得聯系,看看能不能給自己提前占個“坑”,這樣在網上投調劑志愿的時候,能夠被目標學校的人員對你有印象,愿意提檔(畢竟從你提交到學校提檔,中間有48小時呢,誰知道這48小時會發生什么呢?)
03? ? ?
聯系具體招生院系專業
準備好了資料,各地學校也基本上開學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和你目標院系專業取得聯系了。首先要強調的是:
找院系研究生招生辦!
找院系研究生招生辦!
找院系研究生招生辦!
說了這么多次,還有一些同學在之前的文章留言說打電話沒有信的……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中國人出了問題,第一反應總是去責怪別人沒有做到位。很多同學在準備考研,復試和調劑過程中,一方面自己很著急,另外一方面,當一個環節碰壁之后,就立刻開始各種責怪別人,而不是想著如何換一條路看能不能走通。
第一,不要找學校級別的研究生招生辦,畢竟一個學校那么多專業,你一個電話過去,誰能記得那么多信息,一般也都是“你直接打電話到院系問吧”(在學校研招辦聽過工作人員這樣的回復)。這句其實很正常的回復,在一些人看來就變成了“從學校那邊問不到信息”。
第二,如果你的資料是寄到學校研招辦的,那學校研招辦還要幫你把資料轉給各個院系,開學之后是研招辦最忙的時候,萬一這個過程中資料丟失,或者人家就干脆忘記了,你怪誰去?
第三,具體院系的研招辦,對于本院系專業的報考情況是最清楚的,為什么不去問他們呢?別去找領導:領導本身不會過問這些細節信息,他們的數據來源,都是下面工作人員的。這事情,找縣官,不如找現管。
言歸正傳了,聯系院系專業有兩個時間節點:第一時間節點:開學之后,對于2016年你所報考專業或相關專業招收調劑生源的學校,即便沒有發布調劑信息,也可以先聯系一遍。第二時間節點:分數線出來之后,不論調劑信息是否出來,你再和這些學校聯系一遍。
04? ??
網上調劑
廣撒網之后,如果有院系專業或者具體導師給你回復說對你有興趣了,那么你的機會就大了。一旦調劑通道開放,首選這些地方。接下來就等著消息好了
如果調劑成功,能參加復試,請回看A計劃:如何準備復試
第二個選擇:二戰
假如,你的分數既夠不上目標院校,調劑的希望也很渺茫,或者說復試失利,那么你將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找工作還是二戰?最重要的一點,你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誰也無法判斷二戰和工作哪個好哪個壞。
對于我個人而言,我考研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在高校做講師。而當時應聘條件至少是碩士(當然如今是博士所以后來繼續往下讀了)。講實話,如果我的家里關系如果硬到僅憑碩士學歷就可以幫我找好工作單位,我是絕對不會往下讀博,會直接工作的。
就時間成本而言,3年碩+1年甚至2年“二戰”,你身邊同樣專業出身的本科畢業生除了學歷稍有弱勢以外,本身卻比你多了4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誰的選擇更優。
考研和工作的選擇本身就是未知。選了A就無法選B,我身邊既有讀研走上人生巔峰的,也有本科學歷走向人生巔峰的例子,甚至就數量而言,平分秋色。因此,雖然有點矯情,但是事實確實如此,無論你做了何種選擇,只要你能為你的選擇負責,生活是不會辜負努力的人的。
什么樣的人適合選擇二戰?
1.如果碩士學歷于你未來工作和前途息息相關,含金量極大,建議二戰,但建議可以在二戰期間從事未來DREAM工作的相關兼職。這樣的好處是:
(1)即使是二戰失敗,也有工作經驗,對未來從事相關行業極有助益
(2)開拓視野對考研本身也是很有幫助的
(3)在未來復試的時候,可以有話可談,畢竟人生感悟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2.想暫時躲避工作,繼續學生生涯的人,建議二戰,但希望目標定小一些,選擇難度較低,比較好考的學校和專業。
3.對某些學校和專業異常熱愛,考不上是一生遺憾的,也建議二戰。但同1)的建議一樣,同時可以累積一些相關經驗。? ? ?
第三個選擇:找工作
什么樣的人適合找工作?
1.本身考研目標搖擺不定的人,考研目標不明確的人本身考研就很容易三心二意不專心。在考研失利后,要盡快調整自己心態,重新思考考研目標,如果仍然不確定,建議找工作,3月趕緊聯系輔導員,參加校招和社會招聘,輔導員在找工作方面其實對你是很有幫助的。他們擁有一切消息來源,要好好利用。
2.家里有能力有辦法幫你找到好工作的人。不用我說,你懂的。
3.女生。這一點,女生的時間成本更為珍貴。
關于找工作,小編自身經歷過2次(本科湊熱鬧,碩士認真準備過),也一直有關注以往的情況,得出的結論是:
1.應屆生比往屆生好找
2.有經驗的比沒經驗的好找
3.男生比女生好找
4.本地人比外地人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