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之心是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來的,那是經過千千萬萬次的打磨、練習之后自然呈現在眼前的。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專注的狀態最美最迷人。當他們沉浸在時光中,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作品了。
說到“匠人精神”,很多人會聯系到日本。“匠人”在日文中寫成“職人”。作為匠人最典型的氣質,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一種近似于自負的自尊心。這份自負與自尊,令日本匠人對于自己的手藝要求苛刻,并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有人說,戰敗的日本能從一片廢墟中重建,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得益于傳統的“匠人精神”。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從最好的魚販子那里買魚,從最好的蝦販子那里買蝦,從最好的米販子那里買米。從醋米的溫度,到腌魚的時間長短,再到按摩章魚的力度,小野二郎依然親自監督。他會根據顧客的性別、用餐習慣精心安排座位,時時關注客人的用餐情況以做調整。頂級的食材搭配了認真嫻熟的手藝,使得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值得人一等再等。
他的壽司店沒有常規菜單,只有當日主廚定制菜(Omakase)。也不賣其他菜品,只有握壽司。價格取決于當日選用食材,一人三萬日元起。而這樣一家“數寄屋橋次郎”小店,連續兩年榮獲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最高冠冕;需一個月前預訂座位,一餐15分鐘,人均消費3萬日元起。
小野二郎曾說,“你必須要愛你的工作,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峰,但沒人知道頂峰在哪里”,這樣的敬業、嚴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大師。
對待工作不懈不怠、嚴謹和認真,不僅帶來經濟收入的富足和穩定;也使人從工作的細節中,體會工作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極度”認真地工作的稻盛和夫
說到極致工作的匠人,在日本還有一人就是稻盛和夫,他就是一位在逆境中,尋求“極致”的工匠。也是因為這一份極致,讓他終于成就了一番事業。
從大學畢業,剛剛來到松風工業的他,迎來了人生中一個巨大的打擊。松風工業是日本一家制造絕緣瓷瓶的企業,體制臃腫龐大,瀕臨倒閉。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離職跳槽,稻盛和夫亦想改變,然而受限于家人意愿無處下手。
離開無望,稻盛和夫將所有的心撲在了工作上。他不斷地鉆研,運用自己學過的化學知識研究最尖端的陶瓷材料。他自己也認為:“這種‘極度認真’的工作狀態,從旁人看來,真有一種悲壯的色彩。”就是這樣拼命三郎的精神,讓他在極致狀態下,發現了工作的趣味。他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出色的突破與成就,迷惘怠惰的消極情緒也逐漸消失,他愛上了自己的工作,這份愛又成為了他繼續進行科研突破的動力。由此他開啟了人生的正向循環,27歲的他成功地創辦了京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是日本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強企業。
專注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與外人道的辛苦。他們做事,只為意義本身。一個專注的人,不僅僅能夠成就非凡的事業,更重要的是,他能成就非凡的自己。他們的匠心之作,其實都是以無比寂寞的勤奮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
邊跑步邊寫作的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是一位生活非常規律的作家,也是一位非常自律的作家。他每天寫作4小時,跑步10公里,持續二十多年來一直如此。他每年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比賽,在過去30年,參加了33次全程馬拉松,一次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此外,他還多次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從這些方面看,村上春樹也是體育健將。在書中,他寫道,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上:村上春樹:作家兼跑者。
他把匠心融入在他的寫作和跑步。他提到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說他寫小說就好像是執鋼鑿孜孜不倦地鑿開磐石,不鉆出深深的孔穴,就無法抵及創作的水源。為了寫小說,非得奴役肉體、耗費時間和勞力不可。
打算寫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鑿出深深的孔穴來。然而,長年累月地堅持這種生活,久而久之,就技術或體力而言,我都能相當高效地尋到新的水源,在堅固的磐石上鑿穴鉆孔;感覺一個水源變得匱乏時,也能果決而迅疾地移到下一個去。
由此可見寫作也是一件體力活。要保持長久的寫作,非常需要強健的體魄。他曾說過小說家是需要對抗生活的毒素的,而跑步是他對抗的一種方式。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很多人認為匠人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但其實,“匠人”意味深遠,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接。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在制造的過程中是枯燥的、重復的和需要耐心的。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心必須是安靜的。堅持做好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極致。
所以那些專注的匠人,專心磨煉技能,制造出賞心悅目的產品,他們認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
幸福不過匠人,專注做點事兒,無所謂結果是否成功,起碼對得起光陰歲月。每個人,都應當存一顆匠人的心,去做事,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