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上完四節課回到家,先生只煮了飯,還在等我做菜。這個習慣多年已養成,我難以改變他。吃完飯,我只想先休息一下。他說:爸爸問你,你為什么不回答?我:不想回答。他說:那你要回答,不然就是不尊敬他們!我說:我懶得回答那些不用回答的問題。…然后他又說:那些花盆你到底要不要,不要我要扔了!我說:我要!他:那你倒是用上他們啊!我:現在冬天,我想春天栽!春天存活率高!他:你肯定不會栽的,你養的那些都死了!我:你不要喋喋不休了,為這幾個盆子說了多少次了!不關你的事!~你不懂理解別人,只知道以自我為中心,我不想和你說話!
我很難過,一股怨恨的情緒滋生出來,我只能默默的流淚。
然而他繼續用更惡毒的話語攻擊我,我不想辯解,只是任由淚水滑落。
懂事的兒子看見了,悄悄為我擦拭淚水,我心疼他,帶他回房間去睡覺。
分析原因:
我希望他能尊重我的愛好,為我做一點事情,哪怕是一句理解的話也行,比如如,你看,那兩個花盆閑置已久,我們是不是去花市買些花來種,又或者,你最近忙,要不要我去買些花草回來幫你種上。用商量的語氣而不是指責或者質疑的語氣,我的心里會很樂意接受。
他們家的人都不會說話,如果不聽她們的,就只會大吼大叫,攻擊你繼而保護自己的權威不受侵犯。
解決方法:
希望別人怎樣對你,就先怎樣對待別人。尤其是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如果我也和他一樣,居高臨下,不能理解孩子,同情孩子,實際上,就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