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寫的是從實體按鍵的手機進化到擬物化界面,再進入扁平化風格的興衰過程。從文章中我懂得了每一個風格的興起,都跟當前行業硬件的發展及人們認知的升級有著密切的關系。既是用戶的需求造就了設計流行趨勢,也是設計風格提升了用戶的認知。
設計趨勢從實體按鍵到、擬物化風格再到今天的扁平化風格,這是一個進化的過程。
那么能不能直接跳過擬物化風格直接從實體鍵進入扁平化風格呢?
結合當時社會環境以及、硬件發展水平和用戶對交互的認知。基本答案是:不能的
當然不是設計師當時設計不出來扁平化的風格。首先我們回憶下自己在2009年左右對交互界面的理解。
如果instagram的頁面是這樣的。我相信你的問題會比黑人的問號還多。這特么根本就是個沒畫完的頁面。看看人家諾基亞的多好看、多靈活、多好用。。。。
而是用戶的認知還停留在具象的實體按鈕上。2009年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按鈕必須是凸起的,按下他會凹進去。而不是從灰色變成藍色綠色紅色等等。齒輪還不是設置,用的更多的是扳手,工具箱等等。借助生活中相同的實物的繪制出的圖標。
在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時代。設計師們主要的目的是,讓用戶對按鈕的認知從按鍵遷移到屏幕上。而學習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跟現實生活中的一樣做的一模一樣。從企業層面,擬物化的App更能讓用戶信賴,因為他會說:這和我平時用收音機的一樣,只不過是在屏幕里、而且更便于攜帶。幫助企業迅速的積累到很多用戶。
但如果直接用扁平化的設計,2009年的用戶會說:你這東西太難理解了!我以為畫了個太陽,這東西能點擊嗎?
所以擬物化設計并不是單單因為風格的好看而流行起來的,而與當時的硬件的發展程度也是密不可分的關系。
按鍵到擬物化設計是為了幫助用戶在從實體交互遷移到虛擬界面交互的快速使用指南。高效的幫助用戶理解按鈕、滑動條、圖標、輸入框等等的虛擬交互。界面風格的背后引導用戶進行了一次交互認知的升級。
I0S6升級IOS7的時候爭議不斷,但隨著時間的變化,用戶更渴望效率。扁平圖標高效的識別度、與擬物對比更簡潔的頁面,滑動切換、右滑返回、十字交互等等許多新的交互手勢誕生。以及對于企業設計成本極大的降低,效率極大地提升。從而設計升級促成對用戶的交互認知的第二次升級。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幫助用戶認知提升的趨勢才是設計風格流行的趨勢,也是交互方式升級的趨勢。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替代并有其劃時代的意義。
實物培養了用戶對功能的理解;
擬物培養了用戶對ui的理解;
扁平培養了用戶對效率的理解。
而現在已經進入了扁平化風格的“下半場”。各類應用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圖標也做到了極簡且極度合理的今天。在硬件方面沒有“質”的突破情況下(如穿戴設備替代手機)。設計風格是不會有大的改變。
跳出設計看看硬件
各個公司大家都開始拼體驗,拼細節。而在交互方式上結合當下硬件水平能否再提升一下用戶的使用效率呢。在從iphone的解鎖方式中我獲得了一些方向。
iPhone的解鎖從滑動的交互方式到指紋識別硬件交互,背后的目的也是為了提升用戶解鎖的效率。iPhone指紋識別的成功也是一次對用戶的認知升級。提升了我們使用中各種關于安全驗證的效率。同時說明了,蘋果公司開始從硬件方面提升我們的使用效率。
而我認為3D Touch作為iPhone在硬件方面的又一個突破,隨著硬件的普及及用戶對于使用效率提升的渴望,以及各大公司在用戶體驗方面的重視。3D Touch將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改變我們在交互方式上認知。使用效率也將會有跟大的提升。
雖然大多數人現在感覺沒什么用,但是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了更多可創造發揮的空間。
作者簡介:Gavintree,一個愛折騰、愛運動的UI設計師。
職場設計技能,更多教程搶先看,請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UI設計go」
歡迎大家對我的文章點評!2017加油!不斷去試錯,不斷去調整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