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財富自由
說到財富自由,估計大家的概念還只是停留在“有錢”這一概念上。然而在現在這個物價高企,房價遠遠超出人們購買能力,工資漲幅永遠跑不贏CPI和通脹的年代,多少錢才算有錢?
百萬存款算有錢嗎?可是現在在二線城市百萬也就只夠一套房而已。
千萬存款算有錢嗎? 可是現在千萬存款也僅夠一線城市的一套房加孩子的教育。
那到底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富自由?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可能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一開始對“財富自由”的定義就是錯誤的。以前我也以為,“有錢”就能實現財富自由。有了錢我不僅不用看老板臉色,還能住豪宅,開豪車,沒準還能去周游世界。可是轉念又一想,多少錢才算有錢呢?多少錢才夠花呢?
沒錯,我一開始對“財富自由”的定義就錯了。最近開始接觸理財的概念之后,上了一些課程,看了一些書,也自己琢磨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其實,不一定要是“富翁”才能實現財富自由。
真正的財富自由是“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可以有足夠多的資金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
這么說來,其實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實現財富自由。
簡單地說
如果你只是職場新鮮人,那么你的財富自由應該是:收入cover掉了房租和基本的生活開支,有足夠的錢可以用來提升自己。以換取今后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那么財富自由是:收入cover掉了家庭開支后,有一部分資金的儲備用于養老,病痛,贍養父母和孩子的教育。同時還能有一部分盈余可以定期攜家庭出游。
如果你已經是收入頗豐,超越小康的收入,那么你的財富自由是:除了基本生活開支,可以有一些享樂的開支(例如出國旅行,或使用品質較高的生活用品等),同時還應該思考如果利用現有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和社會價值。
最后一種人畢竟目前還是社會的少數,那么前兩種人(特別是第一種),應該如何逐步走上財富自由之路呢?
第一步就是:理財
什么是理財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類的老話大家估計也是聽了不少,但大部分人還是處于:信用卡永遠還不完,漲了薪也還是月光之類的困惑中。那到底如何跨出理財的第一步呢?
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會花錢才會掙錢/年輕的時候不買買買,難道等到老了再打扮自己?/我如果不出手闊綽一些,怎么追女孩子?
以上這一類的毒雞湯真的是禍害了很多人。凡是被以上這些言辭洗腦的人,現在大多都還掙扎在脫貧之路上。因為他們大多這個月一發了薪水,就要立馬去還上個月欠下的信用卡。
我這么說,并非要大家在美好的年紀過得扣扣巴巴。但是消費一定要量力而行。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說,一重慶白領女孩,月薪6k,和父母一同吃住,兩年存20w。這么看來,職場新鮮人要實現財富自由也不是不可能的。不過首先就是要克制欲望。要知道這個女孩能存這么多錢,首先當然也是因為和父母一起吃住,省掉了大部分的生活開支。但本質上,能有存款,也是因為她從不亂買東西,存下來的錢還會投入到一些風險和收益都合適的理財產品中。
要知道,一個無法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就算生活開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也會加大。例如,如果你自己租房,每月吃住花掉2k塊,剩下的錢,你就買買買了。如果和父母一起吃住,父母幫你cover掉了這部分費用,那么你會把這2k塊也一起用來買買買了。(別不承認,都是過來人,我也跌過同樣的坑,非常感同身受)。
因此,你首先應該明白 什么是你需要的,什么是你想要的。
女生的化妝品:你需要在工作中保持好氣色,因此你需要一只口紅來讓自己看起來光彩照人-這是你需要的。你要不同的色號,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質地-這些就是你想要的。
男生的電子產品:你需要一臺電腦來處理工作的事宜-這是你需要的。你需要一臺高配置的蘋果電腦-這就變成你想要的了。
要實現財富自由,第一步就是積累。如果一開始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以為自己可以任性地買買買,那你永遠無法踏上財富自由之路。(當然中彩票之類的小概率暴富事件我們需要排除再外。)
掌握理財的常識
要知道,理財不是有錢人才做的事。而是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做的,而且是普通人更應該做的。就算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投資理財,你也至少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知識。
我最初開始有要理財的想法是源自于《窮爸爸吧,富爸爸》這本書。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過,這本書對于以前月光不說,還要欠下卡債,時不時還要刷爆信用卡的人來說,真的是當頭棒喝。看完這本書開始,我覺得要扭轉自己入不敷出的局面,開始理財。
第一步就是記賬:每個月回過頭去反思,你這個月的支出里面,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是你“想要的”。在下個月就一定要下意識減少自己“想要的”那部分開支。(如果可以,將review的周期調整到一周一次當然更好。)
第二步就是定投:每個月逼迫自己投入一部分錢(根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到理財產品中。這部分理財產品可以是基金,也可以是其他,甚至可以是單純的零存整取(只是現在銀行的利率低得驚人)。如果你覺得很難有盈余的錢,就試著想一下你的社保,社保實際就是最基本的一種“定投”。每個月單位為你繳納一部分費用,也會從你的工資里面扣除一部份費用高,你自己繳納的這一部分費用,就是最簡單的“定投”。但是,定投一定要堅持的是:
- 一旦開始,就不要中斷。
- 不在于定投多少,但在于堅持不懈。
- 如果可以,通過在線課程,看書,或財經咨詢,了解定投知識,增加自己的投資收益率。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名叫“銀行螺絲釘”老師的基金定投在線課程。這位老師是一名銀行職員,定投一年半,投資回報率達到79%,這對于基金來說已經是比較高的收益率了。因此大家如果想要在通過定投存錢理財的過程中,也提高自己的收益率,那一定要多學習理財知識。
開源
“開源節流”這個詞中,核心應該在“開源”。也就是說你應該想辦法盡量增加自己的收入。這里的想辦法增加自己的收入并不一定指的是“加薪”。職場中人都知道,加薪是有一定的限度和時間限制的。例如,某個行業一般會規定,多久加薪一次,一次加薪多少。又或者說,晉升之后的加薪也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如果僅僅是想要通過加薪來開源,那是遠遠不夠的。
在互聯網時代,許多人都通過在網絡上推銷自己,或展示自己的技能而獲得了不菲的收入。現在無論是文字博主,時尚博主,美食博主,還是美妝博主,都在通過展示自己的才華而獲取額外的收入。
拿我剛才提到的那個“銀行螺絲釘”老師來說吧。他的主業是銀行職員。但由于他對金融和投資感興趣,就自己去研究了大量和基金有關的書籍和資料。這一過程中,他自己也做了大量的筆記和批判性的思考,形成了自己對基金的一套系統認識,于是開始在網站上寫自己關于基金理財的一些心得,慢慢積累了人氣。隨后又和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關于基金理財的書籍。還和長投網一起合作出品了一套自己的指數基金理財課程。同時自己還經營著一個關于基金的微信公眾號。
那么我們來看看他除了在銀行上班的薪水之外,在哪些方面“開源”了。
- 書稿的稿酬/版權費(這樣的收入被李笑來稱為“睡后收入”,也就是你睡著了也會進賬的收入)。
- 在網站出售課程所得。
- 公眾號的打賞+廣告收入。
李笑來還曾說過:現在這個時代,是知識變現的時代。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無論是何種人才,只要找對了途徑,自己的一技之長都能轉化為財富。
現在微博紅人也好,微信大V也好,包括李笑來,羅振宇也好,都是通過知識變現。他們無論是通過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是通過組建和維護社群來傳播專業知識。總之把自己的知識轉化成了生產力,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大家有空的時候也可以認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才能是可以傳播出去的?這項才能通過什么渠道,什么方式來傳播是可以成功變現的。
提升自己,永不止步
自己因為是和外語相關的互聯網從業者,因此見到了許多現在對外語學習需求很高的人。我們現在在運營一個社群,每天花不到1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做英文閱讀,用100天的時間,閱讀5本英文原著。現在已經有接近五千人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于英語學習的渴望和認真。大部分的人能堅持到第二本書。一半可以堅持到第三本書。少部分可以堅持到最后。但是最后堅持下來的人,他們的英文閱讀能力可以有一個質的飛躍(第一期的反饋來看,現在閱讀基本的報刊文章沒有太大的壓力)。
我同時自己也關注了一些口語練習微信號。通過每天花十來分鐘跟著微信推送來練習口語,堅持一個月,能明顯感覺自己的口條比之前更溜了。
周圍也有許多人在學習著自己目前看來不太有用的新技能。他們有的在學英語,有的學小語種,有的學繪畫,有的學烘焙,插花,咖啡,有的學設計,學攝影。這些技能可能一時半會兒不會對你的人生軌跡造成太大影響,但請相信他們一定會在人生中的某一刻綻放光芒。
寫在后面
提筆寫這篇文章時,我還對自己說,千萬不要寫成雞湯了。但是寫著寫著又沒忍住給了大家加一些淡淡的雞湯。以上,包括我以往文章中提到的,都是對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質的改變的方法和途徑。希望能和大家共勉,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人生中,我們永遠都是“實習生”。
最后,希望月光族們能夠早日通過控制欲望-開源節流-提升自己而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