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個電影,也許看到這個劇照,很多讀者就會不說自明。對的,就是《天堂電影院》。似乎很久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個電影名字,可是當我第一次翻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著那透露著歷史厚重感的畫面時,恍惚之間,就喪失了繼續下去的耐心。或許,當年的,太過于年輕,也僅僅懂得從表象里談感受。
而這一次,重新翻閱這部影片,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理由,我想重新拾掇起法語學習。然而,乍一看,與之前的感受不一樣的是, 我一下子就被電影情節吸引了,沉浸于其中而不可收。
多多是一個既“狡猾”又聰慧的孩子,調皮搗蛋,古靈精怪,他的身上,無不散發著小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和涉獵的天性。艾費多是電影放映師, 多多很多時候都“糾纏”他,也“算計”他,讓他能心甘情愿得教他放映技術。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多多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艾費多屈服了。
電影中,多多與艾費多的關系,著實讓人感動。艾費多,像是多多的導師、朋友,但更多的,我覺得是父親的角色。故事中的多多,父親在戰爭中戰死了,從此,沒有父親的他,對艾費多,是依賴,是信任,也是親情與愛。艾費多,可以說是多多生命中的啟明星,無論他駛向何處,他的身上,總能閃耀出艾費多給他人生帶來的微光。
在40年代的電影放映,還是很古老的一種播放形式,雖然不用手推機器放映每一個情節,但還是使用電影膠帶的形式。一旦著火,危險系數很高。可就是在一次廣場電影的播放當中,電影院不小心失火了,至此,艾費多失明了。而多多作為他的“繼承者”,也擔負起了為人們放映電影的重任。某種程度,多多的行為和做法,是對艾費多意志的傳承。同時,更是對自己鐘愛之事的執著追求。
電影的發展,多多選擇了去參軍,而他心愛的初戀艾蓮娜,由于她父親的阻擾,去了另外一個地方讀大學。從此,他們失散了。而多多,在他之后30年的生命里,也喪失了他“愛人”的那顆心。不僅能讓我想起,有些人走著走著便散了,可是她留存于你心底的,卻是一生。
整部電影,最感動的,莫過于艾費多跟多多說的那一段話。他說,“人生和電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可是,如果你不出去走走,會把這里當成是全世界。不再追尋,不再擁有,你得離開一陣子。”人生,確實也如艾費多所言,需要期待。我們需要去追求,那未知的遠方。也許我們會在追尋的路上,締造出很多你當初所認為的“不可能”。
小時候的我們,都有大大的夢想。每次寫作文,寫到夢想或者遠方這一主題,總少不了一句——“有夢,就要主動去追求”。可是,年輪漸漸增長,對生命和生活的想法也就趨向復雜,抑或者說深沉。慢慢得我們懂得,生活,表象是美好的,底色卻是沉重且艱難的。也許,我們嘗試了,也并不一定會成功。這正如電影里的兩個主角一樣,我們大多數人,并不一定是多多,能夠攀登事業的頂峰,有所成就。大多數的我們,其實只是孜孜不倦的艾費多,在自己的崗位上,或者鐘愛的事業里,像一顆螺絲釘那般,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創造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但是,終其一生,我們都不能放棄對于遠方的憧憬,以及對于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電影末尾,多多把艾費多以前沒有播放出來的,珍藏幾十年膠片里的接吻鏡頭,都放映出來。這,或許就是艾費多對多多的期待,也許他希望,多多能找回當初那顆“愛人之心”。無論人生如何變幻,始終都應葆有,對“愛”的敬畏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