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INDIE里找書,許多耳熟能詳的書名,都不想看,翻到一個書名《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鬼使神差的,今天讀了這一本。
作者叫做王瀟,百度了一下她的介紹,媒體人、創業者、辣媽、勵志大姐。我知道好幾位自媒體人都寫過類似的書,我原來是不屑一看的,總覺得一個人必須經過許多坎坷波折、靈魂暗夜,方能寫出能指導他人的文字。這是一本雞湯味很濃的書,我本人,討厭寫雞湯,這本卻一口氣讀完了,想學學別人能出書的成功之處。
去年我持續聽一位身心靈老師的微課聽了四個月,有一個月的主題就是“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這幾日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里海,天晴的時候海水藍綠相間,天陰時海面上霧氣騰騰,天空時不時有大雁或海鷗飛過。住在舒適的公寓,自由隨意,我甚至愛上了這房子里茶色的玻璃餐具,回國想買一樣的來用。新認識的女孩詫異地問我:“你是一個人住,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工作?” 是啊,我一直就想干一件自由的事情,而當下的工作,是獨立完成,難度很大,可每天幾點做什么,見什么人,完全由我自己掌控。原來這就是我的潛意識召喚來的活。
我每天忙活,就為了一種自由,哪個事兒煩你,你就不要;哪個人煩你,你就絕交。
什么都抵擋不了我對自由的向往。工作讀書寫作跑步,目的都是一個,實現真正徹底自由的生活。
在有限的時間里,每轉換一次行業,就是增加一次回歸庸人的風險,加蓋一個迷失者的悲劇烙印。
這是這多年我要反思的,換行業太多,總是迎接新的挑戰。新鮮感的背后,是每次轉換之初的辛苦和艱難。
當下再困厄的事,過了許久,不過爾爾。
那晚回到房間,我站在窗前看見燈火輝煌的香港夜景,感到孤單和蒼涼。是的,小美夢賜燃起就破碎了。首先是因為不切實際的貪婪,貪婪才會被蒙蔽雙眼,也是因為竟然還在幻想他人的給予,竟然潛意識里還在盼望去依賴盼望被拯救。
2016年,因為貪婪,跌了好幾個坑,有時一個坑剛爬出來,又跌入另一個。跟作者舉例一樣,我也曾經為了一點希望,以為遇到人生之大機遇,急急奔赴千里,收獲滿滿失望。
跌入谷底之后,終于明白,法不外求。外面沒有救世主。
當你還有幾分容貌的時候,你要努力去證明你的內在更值得閱讀。
當你的容顏老去,你還可內在豐富,談資有趣,神采奕奕。某友問我,理想是什么,我說當我70歲,我仍保有足夠的熱情和活力,我仍對這世界充滿好奇.......我雖滿臉皺紋,卻精致生動。他說,整容就可以了。
錯了,內在是整不出來了。內在是要修煉的。于是我跟他有了一段死循環對話。
“我有時會打坐。”
“打坐為了什么?”
“為修心”
“修心為什么”
“為提升自己的境界”
“提升境界為什么?”
我不答,反問他“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
等我老了,或許也會有一個人,像走近杜拉斯一樣,走近我,對我說,與你年輕時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人們常常說一個好的人生伴侶,是支持對方的所有一切決定,無論你是打算創業、上班,還是做家庭主婦。不,不是這樣的,好的人生伴侶,應該懂你,既然懂你,他應該支持最是你自己的那個決定。
是的,好的人生伴侶,是激發對方成長,讓他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自己明白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比伴侶是不是支持你更重要。
想不想試一下馬拉松,像一塊擺在面前的人生體驗蛋糕---有許多人轉述的味道里想象,當然比不上親口品嘗。
現在住在里海邊,每天傍晚去跑步。最近打算每天五分里,一年之內跑到十公里,兩年之后或許,我這個運動很差的人,也有跑馬的可能性。
昨天為了認識人,去體育館跑。去了之后,深感跑步機跑步的無趣。我的跑道還是在海邊。我要珍惜海邊跑步的日子,聽著海浪的聲音,奔涌的海水延綿,海面一望無垠,沒有什么事值得掛心和煩惱。
遺愿清單兩個原則:1 我們只活一次 2 活時盡興,去無所羈
盡興而活,為自己而活,肆意地活,要對得起只有一次的人生。
PS: 成立每周必須寫一篇讀書筆記的讀書群,最大的好處并非提高了寫筆記的水平,而是強制自己每個周末抽出時間來讀書,平時工作,周末讀書,已經持續幾周。這個習慣,我很喜歡。
生活大多瑣碎,閱讀可擋乏味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