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很多朋友都開始以佛系青年自稱,尤其是《旅行青蛙》這個佛系游戲盛行以來,不少朋友甚至三句離不開佛系。
? ??包括人民日報等媒體都要點贊這種生活方式,而當我發現整個社會都在鼓吹佛系生活方式的時候,我想說,我不想做個佛系青年,也奉勸在讀的各位,我佛可是王子,袈裟不是遮羞布。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這是百度百科的首句解釋。而且,這個詞來源于日本,沒錯,跟旅行青蛙一樣,來源于我們的鄰國。
? ??現代日本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簡單的說,是一個沒有經濟活力的國家——日本這個國家階層固化,努力決定上限這句話在日本就是扯淡,頹廢到下限也能保證溫飽。
????我們會很悲哀的發現,日本好像我們的孿生哥哥,我們的足跡是何等相似。在二戰后日本開始二次崛起,經濟騰飛,工業強國,然后由于房地產和金融產業的畸形發展,整個社會醉心于房價和股市,然后“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90年代,股市,房價,一路狂跌,經濟開始低迷,史稱泡沫經濟破裂。
? ??同樣的我國經濟在90年代也開始突飛猛進,通過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從而進入小康社會,10年后,經濟穩步前進,同樣的房價,股價飆升,然后.......?
????很多人不承認日本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的確,我記得一位日本經濟學家說過,“當中國的年輕人在創新創業時,我們國家的年輕人卻在不求上進,中國最大的財富就是他們的年輕人。”但是,當日本的宅文化,喪文化,佛系這樣的無欲無求的生活方式在中國青年中流行時,我覺得是時候給我們當頭一棒的時候了。
? ??各位還記得十年前社會給90后貼的標簽是什么,是個性,說不好聽點,叫非主流,這批年輕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又被社會成為“垮掉的一代”,連“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這句話都會被反復嘲笑。直到現在某吧上還在譏諷非主流的時候,但我感覺追求個性倒也沒什么,最起碼,他們有勇氣,他們不在意社會現狀,反而去追求一種新的方式,夸張的說,這未嘗不是一項創新,盡管聽起來有些扯淡,但我至少能看見那種青春的朝氣和勇氣。
? ??而現在,我們的年輕人葛優躺地玩著旅行青蛙,為什么旅行青蛙來自日本?說白了,就是為了日本那些“喪尸”青年能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旅行青蛙的流行也恰恰說明了,我們的社會,很有可能已經開始“日化”進程了。
????佛系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去你媽的奮斗,老子就算再努力也買不了房了,還他媽奮斗個毛線。
網上有段話說的特別好——
????說白了,人和驢子沒多少區別,都得靠大棒和胡蘿卜,才會努力。?
????如今,饑餓的大棒早已遠去,也不可能強迫驢子干活。?
????但是,驢子的智商提高了,發現胡蘿卜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驢子們就得過且過混日子,不肯賣命出力干活了。
????佛系的傳播,媒體很大程度上要背半個鍋,尤其是自媒體,的確,這是說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但是如果宣揚這種生活方式無疑是助長不正風氣,媒體的責任在于,當社會哭時,不讓大家哭得更傷心;當社會笑時,不讓大家笑得太狂妄。不僅如此,當有人站出來反駁佛系的時候,又有人說,什么奴才當慣了,跪久了就站不起腰,什么驢子不干活了,主人急了。不可理喻。
????是,這個社會是變得越來越難以攀登了,但是這還不是日本,房價總有一天會掉,你的青春卻永遠回不來了,別再老之將至的時候,后悔你在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在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選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不想做個佛系青年,永遠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