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學(xué)習(xí)出現(xiàn)問題,著急又上火。好友電話里就說,你不是一周一封信嗎?都寫了些什么?把兒子弄那樣?
我無言以對!正好要寫這周的信,于是把以前寫的拿了出來,也真想看看寫了大半年,到底都寫了些什么,每周的一封信,東哥有沒有得到收獲。
還好扒拉手指就能數(shù)過來,寫了有半年了,一共是30封。也好,正好這篇文就算是一個半年總結(jié)吧。
2016年11月的某一日,一個激靈,我與東哥說,我要每周給他寫封信。東哥的口頭語就是:“你隨便!”
東哥不反對,我就打算開始實施!我性子還比較急,說做就得做,于是當(dāng)天的晚上,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寫得自己都有些感動。
想給每周住校回家的東哥寫封信,想法當(dāng)然不是一時心起的。想了很久,但懶得行動。隨著每周對東哥的想念日益增加,想用信表達(dá)我思念之情的想法,愈加迫切。
其實想一周寫一封信,出發(fā)點一來抒寫想念;二來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東哥對話,必竟一周回來一次的時間太短,我不想因為距離拉開與東哥情感上的交流;三,想著通過信的方式,鼓勵他,也幫著他解決一些困擾。總而言之,用每周的一封信,作為紐帶,依舊讓我與東哥的心靈相連,在他高中三年的重要時期,繼續(xù)與他一起成長。
把翻出的信,粗略回顧了一下。有的寫得真情實意,把我自己都有些感動;有些一看就是為了完成一周的任務(wù),草草起筆。信,大部分還是用真心寫得,但看來看去,發(fā)現(xiàn)缺少統(tǒng)一的計劃與主題。
看來,看似一件小事兒,真正想做好,有質(zhì)量,有結(jié)果,也是要用心的。不應(yīng)是提筆就寫,抒發(fā)想念沒有主題思想與想講的意義。
信,前期寫的比較生活化,大部分是感情的內(nèi)容多些,后來一點點就有了一些中心,出現(xiàn)了一個名人事跡,勵志雞湯之類的例子,想來也是自己意識到了沒有主題,或者究竟想要告訴東哥一些什么的問題。
信,寫得久了,當(dāng)初覺得一件簡單的事兒,在現(xiàn)在看來變成了每周的一個負(fù)擔(dān)。不知為什么,寫得越來越吃力,甚至有幾次都是兩周在一起寫的,內(nèi)容還是找本書抄的,不用動腦子的。
分析了一下,是詞窮,還是適應(yīng)了東哥住校,不想再參與他學(xué)習(xí)的過程?反正人是變懶了,能推一天是一天,不到最后是舍不得拿起筆的,有時寫著寫著,字就成了天書了,寫過的,自己也看不懂了。
一周僅僅一封信,很多人不會相信,也是需要堅持,才能繼續(xù)。多小的一件事兒,一天拿出半小時,不就寫完了嗎?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半年過去了,寫了30封,寫了兩大本稿紙,第三本也快寫完了。看到這些,突然也覺得自豪,想著還是要堅持的。必竟與東哥做過承諾,其實也真是一件小事兒。
這樣看來,我的身上一定有著極大的沒有毅力的缺點,這么一件小事兒,時時想著放棄。當(dāng)然了,是不能放棄的,因為我本意是用信的方式,記錄東哥三年的高中生活,更重要的我可不能讓東哥瞧不起,有這樣一個沒有毅力、堅持力的媽媽。
每周一封信,也許有人會覺得是裝裝樣子。也不怕,因為看事情的角度有多種多樣,我們只需選一個自己看到的角度就可以了。一封信還是要寫,寫三年。
用一種簡單的方式,給東哥做一個榜樣,希望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學(xué)著總結(jié)、思考,然后依舊選擇堅持下去。看不到結(jié)果,那就先不要去看,當(dāng)走過更多人生路程后,有一天回想起來,也應(yīng)是值得回憶的!
每周一封信,我,東媽,可不是裝樣了哦!你,信或不信,都好!
最后還是要謝謝好友的提醒,讓我在寫了半年時,反醒一下,好好思索如何能更好的、更有方向的寫下去。
每周一封信,東哥、我,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成長,我們的人生.......
我與東哥一直在成長的路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