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塔爾心理實驗告訴我們:權威的期待,可以強有力的影響人和動物。
在我們的固有認知中,總希望別人對自己說“你是最好的!”。而越是重要的人說出這句話,對我們的影響就越大。假設我們把來自外界的反饋都比喻成鏡子,那么在所有的鏡子里,有一面會對人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面鏡子叫做權威。
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一個自我比較弱小的人說:“你是好樣的,你可以變得更好”時,我們會盡力實現這種“權威的預言”。而當權威的鏡子對你說:“你是壞的,你是差勁的,你是糟糕的”時,我們則會灰心沮喪,萬劫不復。
對于多數人而言,除了父母,最重要的權威就是老師,那么這些權威都對你做了些什么呢?
那些年毀滅我和成就我的數學老師!
作為左腦不發達,對于數字和計算極不敏感文科生,從初中起數學就成了我的心頭痛。諸如追及問題、工程問題等,簡直猶如天書,不知所云。進入高中,立體幾何的出現,徹底讓我懷疑人生。曾經創造了滿分100而我只得了24分的“輝煌”戰績。高二開始,慧眼識珠的班主任為了不讓我在偏科的道路上萬劫不復,特批我可以不用上語文、英語課,專心提高數學成績。多么偉大的人民教師??!為了不辜負他的殷切期望,我只好埋頭苦讀,瘋狂刷題。兩個月后月考,終于突破了百分大關,150分的試卷考了120分。那個沾沾自喜,揚眉吐氣的心情,簡直溢于言表。
印象特別深刻,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數學老師把我喊出教室,總結月考成績。我昂首挺胸,一蹦一跳的往外走,心里想著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一次啦。估計是我的樣子太欠扁,數學老師飛了一個大白眼,把試卷翻過來翻過去,看了足足十分鐘。咳嗽了兩聲,發表了如下感言:“你說說,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這么大。都是一個老師教的,人家(我同桌)只扣了兩分,你怎么就能錯這么多題呢?要好好像人家學習,balabala”
對天發誓,當時我的心中真的有一萬頭神獸呼嘯而過!艷陽高照的天氣顯得出奇的討厭。我不客氣的搶過試卷,回到座位上,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老娘再也不學數學了!”。
就這樣,我以極高的文科成績和極低的數學成績一路走到了高三。真是老天開眼,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給我們派來了所謂的省級名師。我對于這些名號,向來嗤之以鼻。每天抱著“看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心態審視著這位有著沉穩眉眼的新老師。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又一個艷陽高照的下午,又一次月考成績分析,又一輪翻來翻去的沉默,又一次咳嗽后的發言“你的函數題都答的挺好呀,立體幾何稍微弱一點。不過也沒關系,我會針對性的給你些指導的。你的文科成績這么好,數學肯定也能提高,我對你有信心,你也要對我有信心!”
那天,我拿著不忍直視的試卷回到座位,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老娘一定要把數學成績提上去!”。就這樣,一年的時間,實現了數學成績的顛覆,順利完成了高考的任務。
成為積極的“權威期待”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真心期待我們可以有一個卓越的人生。但他們很少會真正地鼓勵和認可學生,只是在批評學生的不卓越,不努力,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逼迫學生變得更好。在這種“權威的壓力”下,學生即使真的在外在標準上變得卓越了,但內心深處卻會無比自卑。因為他們會認為,老師向他們扔過來的期待還是“你怎么這么差勁”。無論如何努力,總有個“別人家的孩子”、“別的班的同學”,比你優秀,比你努力。
老師是學生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最有影響力的權威,他們投射出的期待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會直接映射在學生的人生軌跡當中。我聽說過很多因為一個老師愛上一門課程的事例,也遇到過很多因為一個老師放棄一門課的故事。我想,教師之所以神圣,不僅在于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應該是給予他們正向的“期待”,讓學生充滿希望的實現這些“期待”,走向更圓滿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