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電話的響聲,把我從跑步氣氛正濃的狀態(tài)中抽離了出來,我的節(jié)奏被打亂了,唉,沒辦法,只好停下來拿起手機看看是誰打的……
噢,原來是我家那位婆婆打來,對于現(xiàn)在的我而言,我不想接公婆他倆的電話。
自己曾受過的委屈,它們一直都會在自己心里烙下印記的……
而我也一向不喜歡去討好我不喜歡的人。
“以后我做婆婆的時候,我肯定不會像這樣子?!?/p>
不知怎么的,在繼續(xù)跑下去的過程中,我竟想到朋友曾對我說過的這句話。
是啊,以后我們做婆婆的時侯,我們到底該怎么樣做才好呢?
畢竟大多數(shù)女人都被婆媳關(guān)系而困擾著,而我也不敢保證自己是不是那不好的婆婆中的一員。
但我始終相信,當婆媳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問題時,最先做出改變的應該是婆婆,畢竟她已經(jīng)當過一次兒媳了,知道了做人做事的分寸感,而初為人妻的那位,她還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姑娘。
想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還沒有對婆婆有不好印象的時候,她也總是跟我嘮叨,她年輕時的婆媳關(guān)系。
那時,她的嘮叨,讓我感受到了她年輕時所受的委屈感受……
可是我想不通,為什么她當初也受了做兒媳的委屈,而當現(xiàn)在自己做了婆婆,自己的兒媳還受著同樣的委屈呢……
還記得一年前,自己在跑步的時候,有一位阿姨曾經(jīng)告訴過我。
“想要解決困擾你的問題,就要走到困擾問題的外圍去看待它。”
我想或許這位阿姨想表達的意思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類似吧。
就這樣,我換了一個角度去想并以旁觀者的方式去回顧婆婆對我所做的事。慢慢的,她所對我做的事情背后的原因隨之浮現(xiàn)……
我的婆婆她是屬于那種,用自己以前所認為對的方式來告訴我這是錯的,該怎么怎么樣做。
如果不按照她的要求做的話,她便會對你有意見……
由于我們是兩個年代的人,思想上面是會有些代溝的,故而,我會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
還記得有一次,受了委屈的好朋友對我訴說道:
你也知道,我在家不是帶孩子嘛,有時會在網(wǎng)上淘些小孩子的物件,可每次快遞員給我打電話時,我婆婆就會說,你又買東西啦,這個“又”字聽起來很不舒服,我又不是給自己買的,是給我小孩,你外孫買的,再說了,在拼多多上面買的東西也不貴,我總感覺她對我非常的有意見……
聽她說了這么多,同樣被婆媳問題困擾的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安慰她,我只能發(fā)了句唉和一個摸摸頭的表情包。
曾經(jīng),她們與我在同一個地方生活許久,而我也經(jīng)常去串門。
在我的印象中,她婆婆對她確實挺好的,但唯一令人覺得不舒服的就是,她婆婆經(jīng)常會拿以前,看待事情的角度與處理方式來看待好朋友的行為。
其實,不管是哪個兒媳婦,她們要的從來都是一個按照自己想法過自己人生的自由,按照自己想法組建自己小家的自由。
很多思想封建的老人與我說,婆媳關(guān)系的好壞好像都會遺傳的呢。
你看這家的婆媳關(guān)系與前幾輩人的婆媳關(guān)系簡直一模一樣……
但我始終不相信。
很多時候,婆婆在參與自己兒子小家事情時,她們會習慣性的先以母親的角度去為自己兒子想。
故而,有時我們與老公吵架或者讓她兒子累的時候,她便會對你有意見。所以,兒媳常常就會覺得自己真心的對待她,叫了她一聲媽,可她卻那么的挖苦自己。
我想,這應該是婆媳關(guān)系不和睦的最大原因吧,而這些問題的調(diào)節(jié)對象最好是老公。
當然,也有的女人會遇到媽寶男,那么在沒有人可以幫你的情況下,你自己就要學會去衡量利弊,做一個能夠讓自己感受舒服的決定了。
基于舒服這一點,我也希望我與未來兒媳的相處是舒服的。
所以,對于我個人而言,我做婆婆的時候我會按以下兩點這樣做。
第一:孩子婚后,我會退出他們之間的生活,因為孩子只是一個在你家里“借住”很久的“房客”,他始終要回他自己的家。
而關(guān)于這一點,媽媽們必須要狠心且要深刻的明白。
第二:基于每個時代的不同,每個人的想法都會不一樣,我們不能用自己固執(zhí)的、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要求對方。
因為這是別人的人生,你為什么一定要叫別人來完成你心中所想的人生樣子呢,你所掉過的坑,你所掉過坑后總結(jié)出的那些經(jīng)驗,它們只適用于你的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難。
我很慶幸,今天的我找到了這些答案。
感謝我那討厭“老師”(婆婆)的所做所為,讓我明白,當婆婆的要怎么樣做才能讓婆媳相處得舒服。
也愿我寫的這篇文,給看了這篇文章的你一些啟發(fā)……
? ? ? ? ? ? ? ? ? ? ―The End―
就讓我們繼續(xù)一起感知文字的魅力,從而把瑣碎的生活過得像詩一樣吧。
? ? ? ? ? ? ? ? ? ? ? ? ? ? ―by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