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是企業一個瞬間的財務狀況,而利潤表則反映了一段時間內盈利狀況。
利潤表中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等幾個利潤的概念。企業的營業利潤與以下項目相關:
營業收入:企業賣出產品所獲得的收益是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也稱運營成本,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按營業額征收的稅,屬于中國特色項目,不屬于所得稅、增值稅,可能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營業費用:公司銷售費用,如倉儲費、廣告費等;
管理費用:與管理相關的開支,如行政費用、辦公樓折舊等;
財務費用:籌集資金發生的各項費用,如利息;
投資收益:對外投資所獲的凈收益;
資產減值損失:資產相比歷史成本發生的減值部分;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投資性房產的收益變動。
上面的項目列出來后,就可以計算企業的營業利潤了: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但是,企業的營業利潤還不是最終的利潤,還必須考慮:
營業外收入:如獲得一筆市長嘉獎、賣掉一臺設備等,這些收入基本不可持續;
營業外支出:如因壟斷被罰款、遭受火災等,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損失;
補貼收入:如新能源企業的政府補貼等;
匯兌損益:匯率波動引起的損益。
將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補貼+匯兌損益-營業外支出,即可得到利潤總額。當然,還是要交所得稅的,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一般情況下利潤多就經營得好,少則差。
利潤表就像一個漏斗,近來的營業收入在層層過濾下,不斷衰減,最終剩下的是利潤。從利潤表里不但可以看出企業從哪里賺了多少錢,也可以從利潤的組成大致推測出企業未來的盈利狀況。
有時候,我們卻發現“有收入未必就有現金”,因為是應收賬款;收到了錢卻沒有收入,因為是預收賬款;有費用卻不用付現金,因為那是設備折舊;付出現金卻沒有產生費用,因為是繳了下一年的房租(待攤費用)。這樣,如果說利潤=收入-費用,現金流=收到現金-付出現金,那么會發現利潤不等同于現金流,這就需要看第三張表了——現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