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最優秀的團隊(二)

最近項目多,大家也都忙得飛起來了,想安撫下各位,但說實話,大家也知道我不怎么愛說話。

我更想在這聊聊的是我們怎樣去成為一個偉大的團隊,說偉大確實有點過了,但總得有個小目標,是不是?

雖然最近一直不在座位上,但我一直在你們背后默默注視著你們,有時是愛意,有時是恨意。產品+UI+研發,我們是創意產出的最強組合和最終的決定性環節,過去的一年,我們在不斷進步,尤其新同事的加入,讓我們更是有了更多想法的碰撞,我們真的很感激。

但在最近大家的狀態中,慢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黑暗力量,當然,只是極個別極個別的事情,我們這個團隊總體來說還是在光明中前進。

但即使是很微小的問題。我覺得如果蔓延開,對我們整個團隊來說,到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不是我們不想成為偉大,而是在每當想沖破一條線時,這股黑暗的力量就會馬上把我們壓下來。

現在,先拋開我們各自的崗位,先拋開我們之間互相的看法,先拋開公司流程制度的問題,先拋開研發部門的任務壓力不說,我們來探討我們這個團隊本身隱藏著的黑暗力量。

首先,是關于相互扶持的事情。有時候我很懷念公司只有幾個人的時候,那時候,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si) 合 (bi) 后,慢慢地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關系,一起去解決問題,甚至不惜通宵達旦,你說累嗎?累,真TM累,但開心嗎?還是有點,喜歡大家一起努力去完成一件事的那種感覺,哪怕那件事到最后所產生的意義并不大。

但隨著公司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很顯然,我們當時一起努力解決問題的精神并沒有延續下來,或者也可能是在我們這第一批人這里沒有好好地堅持下來。

例如,當在討論問題時,劇情是這樣子發展的。

A同事會無意說一句:你當時怎樣怎樣… ,
然后B同事不服氣,反駁:我當時已經怎樣怎樣,是你怎樣怎樣怎樣…,
A同事不甘示弱,音調抬升,似乎要對周邊的觀眾負責,演出自己的最佳狀態:你TMD當時就是那樣那樣…

(Cut,我們來放點音樂緩和下氣氛: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是啊,說話的方式簡單點不好嗎…

作為一個曾代入角色的觀眾,我對此劇情解析如下。

1)這種劇情表面上是在討論一個項目,但其實他們在討論的不是項目本身,而是項目的出處——人。對,他們在攻擊人,不是在攻擊項目。
項目是人的想法綜合體,是已經脫離了人的混合意識,我們可以隨意攻擊這個意識,我們也可以隨意去冷眼旁觀對這個意識的任何攻擊,因為它已經不屬于人了,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但當你在攻擊它的出處——人,不但傷害了人,還讓丑陋的項目在時間的流逝中偷笑看你們人類自己內訌,因為他成功躲過了你們的攻擊。

沒錯,想法是你的,但你不一定要喜歡它。想法也不是創意,創意是在想法的碰撞下產生的。

當然,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而我每天都在訓練,當陷入這個劇情時,不管自己有多怒,都會努力壓住,閉上嘴,默默數十秒鐘,腦子像念咒語一般不斷告訴自己 focus on the idea itself, not the people —— 什么才是更好的想法,怎樣才能產生更棒的創意。

然后訓練自己說出的話對準“物”,而盡量避開對“人”的關聯,比如,我會說“這個頁面怎樣怎樣”、“這個素材怎樣怎樣”,而不是“你設計的怎么樣怎么樣”;也會訓練自己在別人批判自己的產品設計時,透過他的語言,告訴自己,“哦,原來他在攻擊這個想法,而不是想法的出處——我”...

而當別人對我大聲說話時,我訓練自己進入一個模式,過濾語言,將思想聚焦在語言背后的事實和本質—— 就好像暴風雨,在一場看似狂風暴雨的背后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然現象。

2)當AB同事相互攻擊對方時,其實他們內心在害怕,(一般條件下,音調的高低與害怕程度成正比例),害怕自己受到不尊重,害怕自己的尊嚴受到挑釁,而這種害怕是基于一個最最最根本的原因 —— 那就是信任。
對一個團隊來說,克服內心恐懼的最佳解藥,就是信任。你信任你的團隊初衷都是好的,你信任你的團隊不是在挑釁你,你信任你的團隊是和你一起在解決問題。
但當然,信任,也靠時間積累下來,只有一起經歷了各種磨難,在磨難之中相互扶持走過來的才會建立深刻的信任和理解。
"Be patient, be authentic, be consistent. The trust will come" (耐心,坦誠,言行一致,終會贏得信任)
而在這中間,你有多開放你的心態去包容,相互尊重,你在對方的信任銀行里的儲蓄就有多高。
切記!即使你的“儲蓄”再高,你的每一次傷害都會拿掉一筆,直至透支,所以,盡量節省開支,因為你不知道哪天你會把它用完。

3)當A無意說出那樣的話時,如果B假裝聽不到,把問題回歸到項目本身時,B就會沒了對白,也就沒了戲份,剩下的就真的是… 簡單的說話方式了。

第二個事情,是關于及時的溝通。這個劇情是這樣的。

A同事遇到問題了,抬頭瞄了一眼,好像離那地方好遠,轉頭對B同事說:你就是該做這個的,你去說。
B同事眼神從電腦屏幕轉移到A身上,想想好像也是,但又想想,我還好多事忙,他也有責任,然后說:為什么不是你去,你也可以去說啊…于是又來了,#%^*+=《》$&!

(音樂再來一下,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如果要問一個偉大的創意公司,他們哪來那么多創意的話,你們覺得會是哪來的呢?無非也是人。所以,要真把創意最大化,聚焦的無非是在人身上,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就非常重要。畢業后,我經歷了兩個上市公司,他們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流程太多,領導太多,制度太多,一層一層的溝通機制,讓我們感覺有些事就算了,不去說了。看到了嗎?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當每個人都不提出問題,不提出建議的時候,公司的內部輸出鏈條就此斷裂,包括創意。

公司達到一定階段,流程制度難免存在,是為了使公司有序發展,但是對于一個創意的公司來說,我們要的是亂中有序,這需要兩個引力,一個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吸引從而引發創意輻射的引力,一個是中心將所有個體聚集的引力,前者靠量子糾纏般的聯系,后者則是靠制度。所謂聯系,意味著團隊里每個人都有跟另一個人說話的權利,在發現問題,有振奮人心的想法時及時舉手提出,不管事是不是關己。就像在豐田的工廠,每個崗位上都有一個拉閘,但到他這個環節有問題時,他可以及時拉拉閘,把整條線都暫停掉,等解決完問題了再開啟,日本的精細化管理就是這么來的。

總結:不要抱著“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的希望,因為當你等到他去解決你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時,對于團隊來說,放棄的不僅僅是那么一點時間。

第三個事情,還是關于相互幫助。當然,依然是極個別的事情。由于時間關系,我…還是再寫下劇本吧。

A同事:這個我不會做啊,怎么辦,要不隨便搞搞?…

B同事:耶,我做完了,趕緊關電腦回家…

C同事… 黯淡的眼神,帶著幾分加班的愁緒目送B同事離去的背影

(音樂:你要離開,我知道很簡單…)

阿C,不要哭,要堅強,要堅強…

在執行一些項目的時候,我們在一開始就達成一致,雖然分配了各自的任務,但誰先梳理完就幫另一個人梳理,也就是說一開始的每個任務雖然帶著個人標記,但事情是整個團隊一起去完成。我每天都會整理完成的任務,然后把未完成的插件再重新組合和分配,我們不會討論公平與不公平,大家只是為了一個方向—— 一起相互幫助,相互依賴,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決眼前的緊迫問題。

而團隊里極個別的伙伴是一個人在做自己的事,而不是一個團隊在做事。不是團隊不愿意幫他,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尋求幫助,也不是他不想幫別人,而是他沒有去了解別人是不是需要他的幫助。

這又回歸到一個信任的問題。你要相信,只要你開口,你的團隊是非常愿意來幫你,也要相信,來尋求幫助的同事并不是來搞事,他是真的遇到困難。

由于時間關系,續集以后再拍。但作為編劇和劇中的角色,我的旁白是,其實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有跟沒有都一樣,重要的是我跟誰在做事,至少能在晚上入睡時,告訴自己,嗯,我今天跟一些很不錯的人完成了一些很不錯的事,晚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