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作為學習品質的一種,應從小培養、從小教育已是古今中外的共識。
《顏氏家訓》就曾說:“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那么在幫助幼兒養成專注力這一良好的學習品質的時候,家長除了貫徹一些培養方法之外,還需要做什么呢?
我建議大家,除了“教”,還可以注重有質量的“養”,也即給予孩子以高質量的支持。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給予孩子如下三方面的支持。
01、給予孩子以更多的時間支持
孩子對于感興趣的事情很愿意投身其中,并且能夠堅持很長時間。
如果中途被迫中斷,就會讓人有一種沮喪和意猶未盡的感覺。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看電影的時候,幾次三番地被打擾,你的感受會如何呢?
長此以往下去,會不會喪失對電影的興趣呢?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事情的發生,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以充分的活動時間,不要隨意中斷孩子的行為。
為了做到這一點,家長就應合理地去安排時間。
比如,不要在臨吃飯之前看書,不要在外出之前讓孩子搭積木等等。
因為看書、搭積木這些行為所需要的時間都比較長,而且更需要孩子的全身心地投入。
在出行或者吃飯之前,家長可以跟孩子聊聊天、讓孩子背一背兒歌、幫忙做一些事情等所需時間不長的活動,以更好地銜接下面的活動安排。
02、給予孩子以安靜的氛圍支持
心理學研究表明,專注力的勁敵之一就是嘈雜的環境。
經常處于嘈雜環境中的孩子,不僅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還會出現焦躁、不安等情緒。
而安靜的環境則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秩序感,讓他們能更好地投入到所進行的活動當中。
然而,我們很多家長卻忽略了這一點。他們一邊說著自己家孩子專注力不行,一邊在孩子做活動的時候玩手機、看電視、大聲聊天。
他們覺得真正的專注力就應該承受住這些“考驗”和“吸引”。
對孩子來說,這真的太難了,尤其在專注力的養成階段。
所以請大人們暫時收起自己過高的要求和自己的欲望,在孩子活動的時候,自己也從事一些如看書等安靜的活動。
這樣一方面可以給予孩子安靜的氛圍,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
03、給予孩子以適度的物質支持
《小貓釣魚》的故事我們都聽過,為什么小貓會三心二意呢?原因就是周圍具有誘惑力的東西太多了。
選擇一多,就會讓人容易忘記自己原本專注的事情是什么。
我們很多家長往往覺得,孩子只有在豐富的物質刺激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們的孩子真是:點讀筆、故事書、學習機一應俱全;舞蹈班、鋼琴班、游泳班天天趕路。
然而,當孩子面對這么多的選擇和任務的時候,真的很難沉下心來鉆研一件事。
結果,大多的學習用品、學習班最后只能流于形式。面對著花出去的金錢、時間和精力,家長恨鐵不成鋼,孩子則出現了學習倦怠、注意力渙散的問題。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提供物質支持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適度的問題。
在眾多選擇中先替孩子把好關,盡量篩選一些能夠激發孩子去操作、思考、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物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