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時間和個人管理法則》83 頁
拖延是“內因”時間強盜最常見(多數人公認)的形式。對一些人而言,拖延很常見,“今天事明天做”;對另一些人而言,拖延猶如嘮叨的岳母,每周末都來卻不停止。
我們為什么要拖延?換句話說,我們為什么通常讓至關重要的事排在無關緊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項特定的重任讓人不愉快。一些人很討厭平衡收支以及安排充實的生活,例如:填寫每月清單、繳稅、結識新朋友、發言講話、答復郵件、倒垃圾、看牙醫、做鍛煉等。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們離開“安逸區”。對于不愉快的任務,我們通常會推遲。但是如果我們推遲它們,讓事件控制我們,我們的效率會降低,從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這種降低趨勢的唯一途徑是控制我們生活中的事件,即便他們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的建議:
? 設立最后期限,這會帶來本沒有的緊迫感。
?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這樣做你便會期待更舒適的任務并每日獲得成就感
? 將任務游戲化,有效地將無味的任務變得有趣。
? 設立獎勵,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務。
I (by Mandy):
所謂的“安逸區”是指呆在自己最省力、最習慣、最喜歡的模式。很多人的拖延是因為要做的事情讓他離開“安逸區”,就好比從easy模式切換到hard模式,總讓人感到有點不愉快。例如我是個內向的人,正巧碰到一個需要協調會議時間的任務,那我就會下意識地拖延,因為我并不習慣與人溝通。
然而,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就必須跳出“安逸區”,不斷突破自我。
拆頁給出了以下克服拖延的方案,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任務,應用不同方案:
? 設立最后期限,這會帶來本沒有的緊迫感:適合生活中原本沒有截止時間,但不做又會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任務。比如看牙醫、健身、看書、培養興趣等。
?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這樣做你便會期待更舒適的任務并每日獲得成就感:適合時間較寬裕的任務。比如周末需要加班寫文稿,越早寫完,意味著你越早可以好好享受剩下的周末時間。
? 將任務游戲化,有效地將無味的任務變得有趣:適合運用在孩子的拖延癥上。
? 設立獎勵,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務:適合對個人來說確實很難的任務。有意思的是我們通常會在完成某個難任務后,給自己小獎勵,比如吃頓好的,喝個下午茶。卻很少倒過來做,即預先設立好獎勵,以激勵我們快速完成任務。
A1:
我是一名事業單位的HR,喜歡富有挑戰,運籌帷幄的工作??善业墓ぷ鲀热葜羞€有一部分是人才服務。我內心很討厭這種瑣碎·重復·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兒。比如上個月,我收到人才的體檢報告。理論上來講,我應該在一周左右將材料下發,可那堆東西在我辦公桌上躺了近一個月,還沒送出去幾本。
昨天我好不容易迫使自己送出去一份報告??闪钗覍擂蔚氖?,收到報告的人當場就質疑了我的工作效率。這讓我突然意識到,雖然自己平時努力工作,其他方面表現優秀,卻在這種最不起眼,最簡單的任務上給人留下效率低下的壞印象,實在是得不償失。
A2:
我手頭有一個較難的人才評估工作,已經拖延了好幾周。難點在于該任務對生物領域專業知識要求較高,而我是文科生背景,每次想到這個任務,我頭都要炸了。我打算下周一開始,試試第四種辦法。預先給自己設置獎勵:如果我可以在兩周內把這活兒干完,我就去方圓1000米內最貴的餐廳好好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