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并稱為"三易"。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簡本)。《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 據《周禮》記載,《連山易》相傳為神農氏所創,成書于夏朝,以“艮卦”為首,如山之連綿。又有賈公彥疏:“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者,此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云氣出內于山,故名易為連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史學界和易學專家們都認為《連山易》己經失傳,可是2009年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拍攝的《連山易之謎》的種種跡象顯示,《連山易》還留存于當地的祭祀、舞蹈等活動中。考古發現了五六千年前帶有陰陽魚的陶罐(圖1),更是說明了該地區與《易經》的重要淵源,這個地方就是湖南會同連山鄉連山,可能是當年炎帝神農氏著《連山易》的地方,當地現在還留存有古時候按八卦方位建的八座古廟遺址,分別是山神廟、天星廟、水府廟、鎮江廟、風神廟、雷神廟、地神廟、火神廟。八座古廟的名稱、方位和“連山八卦”完全吻合:山神廟對應“艮卦”(“艮”即山),天星廟對應“乾卦”,水府廟對應“兌卦”(“兌”指水澤),鎮江廟對應“坎卦”(“坎”為水),風神廟對“巽卦”(“巽”即風),雷神廟對“震卦” ,地神廟對應“坤”卦,火神廟對應“離卦”(“離”為火)。而且連山八廟所在地的小地名及其地貌特征也與“連山八卦”非常吻合:如“艮”卦對應的山神廟處,正好有一塊形似甲骨文“山”字的“連山石”,此山脈又名“艮山”;又如與“震”卦對應的雷神廟處,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春夏之交雷電居多,并有“雷公山”地名。“連山八卦”與連山八廟及其山水地貌環境吻合,說明“連山八卦”發明于會同連山。
? ? ? 炎帝神農(圖2),中國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神農,又稱神農氏,中國上古人物,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戰國以后。被世人尊稱為“藥神”、“五谷王”、“五谷先帝”、“神農大帝”、"地皇"等。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醫藥、歷法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有“神農嘗百草,一天身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的傳說,因誤食斷腸草而逝世,葬于茶鄉之尾(現在炎陵縣炎帝陵)(圖3,《炎帝陵》小型張)。炎帝是農學和中醫的鼻祖、茶的發明者。? ? ? ? ? ? ? ? ? ? ? ? ? ? ? ? ? ? ? ?
? 《帝王本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梢娧椎鄄柯涫且耘閳D騰崇拜。“炎帝和黃帝聯盟打敗蚩尤,炎黃二帝(圖4,"炎黃二帝"郵資圖)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始祖,而華夏族則稱為炎黃子孫。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漢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漢民族的代名詞。? ? ? ? ?
? ? ? 2005年新華社貴陽11日4日電訊:“荔波縣檔案局日前從民間收集到一本珍貴的古籍水族《連山易》”。隨后《貴陽晚報》報道說:捐獻此《連山易》者是“三都水族自治縣76歲的民間水書先生謝朝海。他是此書的第七代傳承人,他的家族每代對此書進行一次抄寫后,都要將上一套燒掉祭祖。他所捐獻的此書是其家族在民國年間抄寫的,整套書共有5冊”。
? ? ? 謝朝海說《連山易》:“艮卦為首,艮為高山,為東北;西南偏低,為坤卦。水的流動為坎卦。草木為大地的皮毛,為震卦、巽卦。大地接受太陽曬為離卦。大地的內層有金、銀、銅、鐵、錫為兌卦、乾卦。始祖認為大地有陰、晴、雨、雪的現象;草木有高大、矮小,黃、綠、白、紫、紅、青、干、枯、死、開花、結果等現象,故有動、靜,有陰動、陽動,有天干動、有地支動,有天干地支同動。有相生相克、有反生反克、有順生順克。故制有寶日、義日、制日、伐日、和日,例如:丁未日,丁為火,未為土,干生支為寶日;丁卯日,丁為火,卯為木,支生干為義日;乙卯日,乙為木,卯為木,干支同類為和日;乙丑日,乙為木,丑為土,干克支為制日;甲申日,甲為木,申為金,支克干為伐日。月有朔、望、晦,又分有上弦、中弦、下弦。年定有三種,歲恒、歲實、歲差,分四季,二十四節氣,動、靜、多、少,各卦觀其氣候,歲、月、日的變爻為總結兇吉,這是水書易的源流。 ”圖5-8是水書《連山易》,圖九是與《連山易》相關的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