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你行你上”——就是一句懟人神回復、話題終結語。
字面上看,“你行你上”只有四個字,實際上前后各有一句“潛臺詞”,完整地表述應該是:
反正我做不到,你行你上,不行就別在這兒瞎BB。
很明顯,至少包含了三層含義:
1. 對方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2. “我”曾對這件事發表過個人觀點
3. 對方并不認同我的觀點
語氣上看,“你行你上”明顯帶有負面情緒。
因為這句話正面的表達應該是“如果你某一方面能力突出,你可以接手這件事。”
但恰恰這四個字,是沒有稱呼、委婉語、禮貌用語的“祈使句”,一開口就給人高高在上的印象。
聽到這句話,我們的反應可能是:感到不舒服?想回嘴?懊惱自己同樣做不到?
如果你不會巧妙應對,結果就是讓自己感到憋屈,或者沖動下做出非自愿的承諾。
嘴長在別人身上,我們無法阻止,但我們可以將“責任反彈”——穩住對方嗆聲并反彈回去。
下面有3個場景,能夠更直觀地教你如何“反彈”:
場景一:雙方并無交集
反彈:澄清關系
適用于:討論某個社會熱點,或與雙方無直接聯系的話題。
中心思想: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參考句型:這個話題跟我們無關,沒必要嗆聲。
場景二:對方逃避責任
反彈:指出身份
適用于:爭論點顯示出對方不想承擔責任。
中心思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參考句型:不管我行或不行,你的事就該你來完成。
場景三:對方的存在影響到自身利益
反彈:鎖定責任
你可能認為,場景三與場景二有重合。區別在于:場景二你站在第三方角度抬高對方,隱晦譴責。場景三你站在了受害者角度,直言不諱。
適用于:對方占據了機會或資源,但沒有能力做好,還要推卸責任。
中心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參考句型:在某方面你比大家厲害,你都做不到,就不能強加給別人。
A1
說實話,我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被人用這句話懟過。
在此,我想分享一個剛看的小說片段。
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長年在外掙錢奔波,妻子卻是個懶人,整天只愛和姐妹打麻將。
一天,丈夫饑腸轆轆趕回家,迎接他的是空空的冰箱和水池子里一堆臟碗。
丈夫火了,到麻將室把妻子拽回來,說:“你看看你這懶婆娘,在家也不知道燒菜做飯,整天只會打麻將,家都被你敗光了。”
妻子抄著手,撇了他一眼:“你嫌我懶?我還嫌你窮呢。想吃得好、住得舒服?你行你上啊!”
(反思)
從這一段劇情可以看出,妻子是在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推卸責任。而丈夫怎樣回答才能成功“反彈責任”呢?可以用上場景二的方法:
(承認自己不行)我確實沒能力,掙不到大錢讓你過上富太太的生活。
(指出對方身份)但你是我老婆,我為這個家奔波忙碌了一天,你不應該給我做口熱飯嗎?
(表達態度)原以為我娶到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看來是我錯了。
A2
仔細地想了想,我自己的一個毛病,可能讓人感到反感,從而對我說出“你行你上”這種話。
我的這個毛病是愛點評(+_+)?
不管自己懂不懂,在別人講完一件事后,我就容易管不住嘴,發表一大堆個人觀點。因為講話前沒有思考措辭,可能會得罪別人,甚至給人一種“不懂裝懂”的感覺。
也許就在下周,一次造型評審上,當討論陷入瓶頸,文科出身的我在幾個專業人士面前,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得到的回應是:“不懂還在這兒瞎吹,你行你上啊!”
如果沒有學習這一片段,我可能被懟得面紅耳赤。
但學習后如果聽到了誰跟我說這句話,我會換一種回答:
“OK,我承認沒你專業,看問題也沒你看得深全遠。但如果你換個角度,把我當成第一次買車的客戶,我所問的就是一個汽車小白會問到的問題,而你的責任就是耐心解答。”
在這個情景中,我首先做了讓步,再用假設法指出對方的職責就是解答問題,為自己的尷尬解了圍,也將責任“反彈”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