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個人造節日極大的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甚至喧賓奪主搶了光棍節的風采,瘋狂的交易額背后是人們無法抑制的購物欲,商家們賺得盆滿缽滿,買家們直呼“剁手"卻又忍不住下單,但我對這個節日其實頗不感冒,大學的時候第一次聽說雙十一,激動的不行,買了套瑜伽服,結果半個月之后才發貨,讓我等的好辛苦,工作之后的第一個雙十一那時還不是很熟的老公任先生給了我IPAD,說你喜歡什么就往購物車里面扔,糾結了大半夜就買了兩條針織圍巾,后來的雙十一要么就是提前加入購物車的東西沒降價,要么就是正打算支付的時候發現已經沒貨,每次都是折騰到后半夜,卻徒勞無功,帶著遺憾和恨意進入睡夢中,今年的雙十一會怎樣,我還不知道。
在淘寶上買的最奇葩的物件兒應該算是自行車了,去年3月份,任先生腦洞大開在網上買了兩輛山地自行車,兩臺價格才700多,收到貨之后忍不住給了店家好評,車身藍白相間十分漂亮,推到修車鋪幫忙安裝,看著兩家嶄新的“坐騎”喜不自勝,還拍了照片發了朋友圈,但是好景不長,車子騎著騎著就開始出現各種問題,開始是車帶漏氣,慢慢車閘也不好用,再后來軸承也不靈敏,中間有兩次我推著它換了車帶,真是讓我很苦惱,終于在一個秋天的夜晚,我把它停在了地鐵站,不知道是鎖還是沒鎖,反正我把它給丟掉了,沒覺得心疼,感覺像甩掉了一個大麻煩,任先生的車下場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在一次買菜的途中徹底罷工,修車的人也無可奈何,最后以20塊錢價格賣給了另外一個修車的,一身輕松。我們又花了近2000塊跑到迪卡儂買了2個自行車,騎了快一年了,車閘依然靈敏,鈴聲依然清脆,也就打了2次氣,最重要的是,少了很多麻煩。我總結的就是想省錢就不能省心,想省心就別省錢。
我并不擅長網購,那種大海撈針的“淘”我會覺得有點浪費時間,我總結了下,我自己網購基本上就是這三種情況:
1.線下不好買的的東西。
家里需要的很多小東西有時候不容易找到哪里有賣,比如衣服上的扣子、蕾絲花邊、螺絲、馬桶的塞子、下水道的皮搋子,這個時候就是淘寶最方便的時候,而且小物件兒,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質量問題。
2.比較小眾的東西。
本人沒有別的愛好,除了喜歡文具,但又沒到收藏的那個地步,就是很喜歡看,喜歡買,逛文具愛好者的論壇,發現有很多小眾的文具品牌,日本的、德國的,這個在線下很難買到,會去淘寶上搜索,有合適的會收藏,購物車里已經安靜的躺著一堆,打算隔三差五的找些借口送給自己當禮物。
3.有線下實體店,但是線上有優惠或者款式更多的衣服、鞋子。
?這個應該算所有訂單里最多的了,因為對一個品牌比較信任,也對尺碼比較清楚,去線上消費就是為了滿減和送貨上門。
所以,還是提醒的大家,要理性消費,不要只是為了便宜,買一堆可有可無的東西,你的居住空間是有限的,物質越多,屬于你的空間就越少,對于物品我們應該遵照進多少新品,處理多少舊物的原則,不要讓自己的房間變成一個儲物間。不要為了便宜,買一些質量不好的衣服,你會發現利用率極其有限,洗了之后褪色變形,從此束之高閣。不要為了便宜,去拆各種紅包,守在微博上,每天等著轉發,在天貓上,不斷的抽獎,便宜這東西,趕上了就趕上了,算運氣,趕不上也別盯著,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些事上,不如想想怎么做好工作,提升下業績。
想想我的自行車,我每次都能格外冷靜。
本身值100元的東西,花10塊錢買回來,你覺得能好到哪兒去?
本身不用買的東西,你花1元錢,實際都是浪費。
在下單之前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些東西么?
不貪便宜和不愛湊熱鬧一樣,都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