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懷念童年。
六一,我們含著那顆棒棒糖,勢要把過去的童年找回來。
因為越長大,我們少了期待,少了快樂,少了天真可愛,少了靈動,最終我們都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小時候,新衣服是一種儀式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得穿。現在隨手可以買到一件衣服,即使掛在衣櫥里數月也許寵幸不到一次。
小時候,白鞋子是標配,臟了洗洗,灑上白鞋粉,守在太陽底下晾干,又是一雙新鞋。現在,白鞋子是衫配,什么衣服什么場合偶爾拿出來穿穿,想不起有哪些品牌曾經存在過?
小時候很重視朋友的一句話,微小的一些事情都能觸動情緒,玻璃心得金瑩剔透。現在即使被刪了朋友圈,也只是內心暗罵一句娘的,然后生活該怎樣還是怎樣。
小時候想得到一件東西會想盡辦法,現在想得到一件東西,無能為力之后只會自我安慰。
小時候真正難過只是一會,一顆糖就可以多云轉晴。現在真正難過需要很久才能緩和,因為不是一般事能夠解決。
小時候很喜歡分享,經常被人拉著小辮子贊可愛。現在恨不得屏蔽朋友圈,不讓那些不相干的人看到你太多。
小時候為了能夠湊齊一套貼紙公仔,然后差點把手掌都拍爛,現在長大了,為了得到一套麥當勞公仔,只會下血本去吃吃吃。
小時候我們喜歡談理想,感覺有理想才有人生。現在我們畏談理想,每天吵醒自己的是鬧鐘而不再是夢想。
小時候害怕遲到,是因為想要做個好學生,現在怕遲到,其實內心是奔潰的,因為是怕老板扣錢。
我們學會了內斂,學會了圓滑,學會了世故,同時也學會了膽怯,學會了冷漠,而少了勇敢,快樂,天真可愛。
生活從清流變成了洪水,從嬉戲到奔跑想方設法去截流。
以前很喜歡小四的文章,視為偶像派人物。現在連他出電影也懶得去看,覺得無病呻吟。
《歡樂頌》里有個有錢人拍賣了一條貴重的項鏈,打算送給他十歲的女兒做生日禮物。然后樊勝美說,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鉆石和石頭沒什么大區別,送這么貴重的禮物還不如送個Berber熊還來的實際。
在孩子的世界,一切東西與物質無關,只有與自己是否喜歡有關。他們需要的是愛和陪伴。
我的小侄女今年2歲,天真可愛的活波亂跳,喜歡分享她的每一樣東西,有音樂會自動起舞,有新玩具會拿出來和你分享,有好吃的也記得給你吃一口,到戶外,每一樣東西都能被她玩得津津有味。
這種小確幸的幸福,來得直接而踏實。
也許,我們曾經都是被大人們羨慕的小可愛,如今,我們被現實的骨感折磨得遍體鱗傷。
我們不想長大,只是懷念過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