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成功不是因為堅持,你是無路可退

1.

突然想看電影,我在豆瓣找到一部日劇《奇跡的蘋果》:妻子美榮子受到農藥的影響而致病,丈夫木村秋則決定放棄果農延續多年的作業辦法,希望培育出無需噴灑農藥的純天然蘋果。

看劇情介紹,我以為這是一部慢步調的愛情劇,看完整部劇才發現真相根本不是這樣,一句話總結,這是一個傻瓜果農的翻身記。

劇情到最后,木村秋則真的種出了奇跡的蘋果,且現實生活里,要吃到這種蘋果至少需要提前一年預約,很多吃貨也為自己添加了一條“一生能吃到一次木村秋則的蘋果”的夢想清單。

但是,結局的完美卻不能否定開始的艱難。畢竟人生中有太多看起來美好的決定,到最后往往是沒有什么結果的。

木村秋則在成名之前,做了十年的傻瓜。一開始,他的決定在同村果農們的心里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只有妻子和親人是他的后盾。堅持嘗試的結果很慘:

第一年,果樹染了病,葉子全部脫落;

第二年,蘋果樹居然都不開花了;

第三年,果樹不開花,蟲子也越來越多,沒有收獲就沒有收入,親人也開始抱怨他;

第四年,全部的果樹都爬滿了蟲子,裝滿三個袋子才能拯救一顆蘋果樹;

第五年,連續四年無結果的堅持,木村秋則被貼上“傻瓜”標簽,附近的人以與他交往為恥;

第六年,蘋果園依舊無收獲,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危機,木村秋則四處打零工;

第七年,蘋果園仍然不見好轉,木村秋則的父母拒絕再陪他一起“做夢”,跟他斷絕了關系;

第八年,家庭生計成了問題,妻子和孩子食不果腹,絕望的木村秋則打算自殺,在最后的時刻因為一顆發光的橡樹開始思考;

第九年,木村的果園不再除草,果園成了名副其實的荒原,所有人都認為他已經瘋了;

第十年,一顆果樹上開了花,果園收獲了兩枚好吃的丑蘋果;

第十一年,果園開滿了花,收獲的蘋果依然很丑,吃過的人卻對它們贊不絕口。

堅持了十一年,木村秋則成真的培育出了無農藥蘋果。無數的贊譽聲鋪天蓋地而來,再也沒有人說他無可救藥,曾經不被看好的決定成了勇敢,傻逼一樣的堅持則被視為睿智。世界就是這么薄涼又勢利,等到你功成名就的那天,堅持就變成了成功的代名詞。

你成功真的是因為堅持嗎?

結局必勝的勵志片,麻醉了我們的神經,更讓我們忽略了真相背后的殘酷。

木村秋則的堅持足夠久,下一年的生活總比上一年更悲慘,怎么看都是沒有未來的,那么他最后為什么就成功了?表面看是因為他日復一日的堅持,實際上是因為堅持背后的思變,是不斷的實驗和不同的新嘗試,是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無路可退的恐慌感支撐著他最終跑贏了生活。


2.

我寫過朋友莫楠的故事,聽了她的經歷寫下《不知所措的時候,堅持的就是對的》一文。文章在多次轉載后,收到很多負面評論,說我用動聽的口號誘導年輕人去犯險。

我把信息轉發給莫楠看,她對此嗤之以鼻,隔著屏幕敲碎了我的玻璃心。

她說:“我真羨慕這些人的迷之自信,還有時間發出這種感慨,你是有多閑,居然跟這些有路可退的人較勁。當你身無分文淪落街頭無人可依的時候,你面前只有一條路,有一份工作可做,白癡才會無動于衷吧。那些在生活里吃了敗仗的loser,將過錯歸咎于錯誤的堅持完全沒道理可言,這本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日常習慣,卻被尋找捷徑的人當成論輸贏的風向標。一個人成功與否從來不是因為堅持,是源于日復一日的自我提升和思考,只有思想上的草履蟲才會把堅持誤會成日復一日毫無技術感的重復勞動。

但凡經歷才成資格,莫楠自有這樣的底氣。

十二年前,她離開家鄉奔赴廣州,走了一條與成長環境完全相悖的路,這些年她嘗試過不同的職業,也待過不同的行業,做辦公室文員的時候她從零開始學文案,在廣告公司她偷偷跟領導學用“低球效應”與客戶談判,做成本會計的兩年她利用下班時間考了高級會計師,在咨詢公司她意識到與人交往需要注意邊界。如今她獲得了職場地位,站到了更高處,是透過頭腦思考知行合一、吃虧受冤反思總結的結果,而不是依仗單純的堅持二字。

3.

F先生在三十歲那年改弦易轍,從圖書行業轉行到互聯網行業,在所有人的不看好中如愿地找到了心儀的工作,看上去似乎是堅持的結果。

開始,他真是這樣做的,一邊休息一邊投簡歷。

三個月后他開始質疑自己了,不是說好堅持就能看到希望嘛,怎么他堅持了三個月才收到兩次面試通知。

F先生有些恐慌,求職受挫的現實和朋友的意見都讓他心灰意冷,兩次尷尬的面試過程讓他意識到沒有技術含量的堅持只會增加痛苦不會讓人舒服。晚上,F先生一個人坐在陽臺上喝酒解悶,猶豫著是否重新找一份圖書編輯的工作,反復思量,他終究覺得不甘心,決定再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如果再不能改變現狀就滾回原來的行業,不再做他想。

然后,他開始認真分析自己的弊端,拿出一張白紙分別列出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后查找了相關資料,最后將求職范圍鎖定在產品運營,決定對自己的劣勢一條一條攻克。兩周后,汲取了基礎知識的F先生根據知乎上的求職經驗修改了自己個人簡歷,并附上了兩篇自己寫的產品文案。在他更新了簡歷之后,開始每天刷新網絡招聘平臺,目標鎖定招聘產品運營的公司,因為沒有工作經驗他一家一家打電話過去,居然得到了不少面試機會。面試的過程中F先生學到了很多互聯網知識,同時保持了做編輯時的敏感,每天都在關注最新資訊,不足兩個月就拿到了三份offer。

如今,F先生已經跳到互聯網行業兩年多了,期間換了新公司,薪水也翻了倍,一昔之間被人看做是跨行成功的典范。這兩年,陸續有朋友也想轉行互聯網,紛紛跟F先生請教跨行經驗,每個來討經驗的朋友,F先生都是傾囊相授,結果大多數人并沒有跟他一樣得償所愿,依舊在原來的行業頻繁跳槽。

他們像F先生當初一樣,只堅持了表面,要么等不到面試,要么面試受挫,要么一開始就抱著有路可退的心態去面對新的挑戰,卻鮮少有人做新知識體系的構建為自己增值,只把別人的成功當成運氣,這種思維做不成事也沒什么好奇怪。

4.

一個人常常迷糊地對待自己,活該成為生活里的大近視。

世界為我們預備了很多驚喜,只是人們卻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意愿看待它。你沒有背景,遇不到貴人,讀三流的學校,做不受重視的工作,這些都沒關系。你決心要走哪條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別給自己留余地,你都能做到。

只是別兀自一腔熱血,學會清醒而理性地對待自己和無路可退的心態,遠比堅持更重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