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定義《群山回唱》這一本書?與其說是小說,倒是更像一部深情款款的散文詩。在恢弘的時代云煙中緩緩滲入的小故事,形形色色的人們,形形色色的愛與背叛,永恒的希望,失望,以及深深的無力感。因為,這個故事,沒有救命稻草。
?
親愛的阿卜杜拉,你將如何面對生活中必然出現的魔王?父親送走帕麗的前夕,他給阿卜杜拉和帕麗講述了那個魔王的故事。魔王奪走了巴巴?阿尤布最愛的幼子,而當他長途跋涉企圖從魔王手中奪回孩子時,卻意外發現,魔王給了孩子最幸福的生活。作為一個父親,巴巴?阿尤布最終以他的離開,換來了孩子的幸福。他放棄了對魔王的討伐,因為,殘忍和仁慈,不過是個矛盾的一體兩面。多年之后,年邁的巴巴?阿尤布不再記得魔王的城堡,不再記得自己幼小的兒子,但他還記得那一絲延綿半個世紀的悵然若失,以及靜謐夜晚群山中的回音。簡單的一個聆聽,那便是親情。一切已然足夠。
?
可是,故事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因為魔王的故事,阿卜杜拉并不曾聽懂。
?????????????????????????????????????????????
如果說《追風箏的人》與《燦爛千陽》都太過震撼,那么《群山回唱》便是一種綿軟的彷徨。這種彷徨深入骨髓,再也無法救贖,一生的不治之癥。情非所愿,愿非所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面對生命中恢弘的苦難,每個人都是悲情詩人,在掙扎中優雅地活著。貧窮的父親為了養活年幼的孩子,被迫將女兒帕麗送給了優雅而彷徨的女詩人妮拉,從此給苦難的生活撕開了缺口。可是,帕麗的新家不是魔王的花園,她失去了父母兄長的愛,被養母看做一生的懲罰。妮拉追求愛,崇尚愛,帶著一點與生俱來的貪心不足。帕麗與養母缺乏默契的天性,猶如兩塊毫不搭架的拼圖硬生生黏在一起,無奈糾纏一生,這是一種背叛,一種無法救贖的怪圈。
?
生活最值得歌頌的,卻也是這樣的無奈、背叛與犧牲。
?
故事里的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魔王,卻也不停為了自己的愛,一步步妥協退讓。帕爾瓦納嫉妒姐姐馬蘇瑪,心中的魔王讓她造成了姐姐的終身殘疾,卻也讓她從此任勞任怨照顧了姐姐一生,詮釋了血肉相連的深沉。而瓦赫達提先生與司機納比的情感,更似一種無法言說的相濡以沫。這是一種愛,也是一種惡。納比的背影藏在畫紙里,也藏在瓦赫達提先生的心里。原來是你啊,納比。一直都是你。你不知道嗎?
?
每個故事的背后都有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沒有人看得見那根名為“希望”的稻草,于是只能于愛恨之間糾結不清,卻又樂此不疲。
?
帕麗比阿卜杜拉幸運,她有魔王留給她的補償。一瓶藥水下肚,再也不記得前塵往事。從前的從前,阿卜杜拉用一雙鞋子與磨破的雙足,為妹妹帕麗換來了美麗的孔雀翎。許久許久之后,帕麗不再記得孔雀翎的意義,不再記得哥哥阿卜杜拉深沉的愛,她可以享受遺忘,把阿卜杜拉一人留在思念里。但是即便忘卻了一切,她依然知道,他想她,他記得她。這樣的思念便是深夜群山中的回唱,延綿不絕,輕觸最柔軟的感動。
??????????????????????????????????????????
在故事的結尾,阿卜杜拉與帕麗,失散了幾十年的兄妹終于相見。那個有關魔王的故事已然失傳,知道此時,方再一次于心頭緩緩浮現。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十幾年前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一個丈夫因家庭困窘,瞞著妻子偷偷送走了孩子。妻子幾近崩潰,數年不懈尋找,終于有了孩子的下落。可孩子已長大,被富貴人家收養,再也不記得生母。生母強行把孩子帶回了家,孩子失去了原本擁有的一切,可是她是個母親,母親的心是不能與孩子分離的。而巴巴?阿尤布做了最無私的選擇,但究竟是對了,還是錯了?也許在他的世界,若干年后會有一位衣著體面的年輕人路過,他的生活快樂而富足,卻在注視他的那一刻,驀然有了失落,如同靜謐夜晚群山的回響。每個人都曾為愛犧牲,但犧牲帶來的究竟是光明還是絕望,我們終究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