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讀書群,看書速度明顯加快,晚上最重要的事情,變成了看書,一本500多頁的《隆美爾戰時文件》,半個月的時間就看完了。每看完一本書,尤其這種厚厚的書時,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成就感,也有些莫名的失落,書里到底寫了什么,多數都已經忘記,但是,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感受,總能留下些許的回憶。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軍師題材的書,書是從之前做軍師板塊的同事手里拿的,拿它,只是因為它是一本書,對于書里寫的是什么,一點都不直到,至于隆美爾這個人,更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前幾天有個朋友見我看這書,還說了句:女孩子看軍事的很少啊。我只能笑笑,當初看的時候,實在也不直到它是這個題材的啊……
因為本身不是軍迷,所以就算看完了,對于隆美爾偉大的軍事戰略思想,仍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只是知道:如果希特勒給了他更多的軍事自由,那么,二戰中法西斯的勝利或許是必然,整個人類的歷史,將被重新改寫。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評價是否客觀,因為沒有看過其他的資料,僅從這一本書上得出這樣的結論,似乎沒有太大的說服力。所以,我只是說說我的兩點直觀感受。
第一點,隆美爾對于妻子的愛,似乎沒有經過歲月,仍如最初般深切。隆美爾給妻子的信件,貫穿于整部書中,雖然作者本意可能只是想以此為佐證和參考,但是,我卻從中讀到了濃濃的愛。即便在那么緊張忙碌的戰場上,隆美爾也堅持每天給妻子寫信,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新鮮事,對妻子孩子的懷念等,不一而足。二十多年最深的愛情,在他這里,似乎從來沒有削減過半分。
第二,自古忠臣難成就,總是小人得君心。這一定律不僅適用于中國封建社會,同樣適用于古今中外任何統治集團。希特勒或許是個優秀的演說家,但絕不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一個連第一線都不肯去的人,如何讓軍士們信服,我們又怎能指望他能做出正確的戰略決定呢?雖然明知是錯,但身為一個合格的軍人,隆美爾依然謹記自己的天職:服從命令。所以有了北非戰場一次次的失敗,所以有了英美聯軍的諾曼底成功登陸,所以有了德國最終的失敗,他本人,也被希特勒“服毒自殺”,落得個悲情結局。
一代英雄謝幕,一個時代結束,讓人怎能不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