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所以湛藍,是因為高遠;日出之所以瑰麗,是因為地平線;新教育之所以枝繁葉茂,是因為有理想課堂這個根的事業的茁壯成長。構筑理想課堂是新教育十大行動之一。構筑理想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的永恒的追求。為了這個追求,我一直努力著,奮斗著……
構筑理想課堂,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敘述。
一、課前鉆研,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在“備教材”的過程中,我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注重課堂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要緊扣重點,有價值。如在備《2 5倍數的特征》這節課時,我圍繞這節課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觀察百數表5的倍數有什么特征?100以外5的倍數是否也具有這樣的特征?舉幾個較大的個位上是0或5的數進行驗證。觀察百數表中不是5的倍數的個位上又有什么特征呢?這些問題鏈的設計,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很有幫助。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
在備課的時候,我還要備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年齡特點。有時我會把自己當成學生,去思考某一知識點怎樣向學生表達,學生才會聽明白。
3.備教法,尋求自己的特色。
每進行一節新課,我都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或者講授或者是合作探究的,或是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知識的行程過程,真正掌握每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4.“備練習”“備作業”,做到精挑細選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趣味性,針對性,有層次性與延伸性,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既有利于知識的消化。又有利于知識的升華。課堂作業的布置要緊扣每一節的知識點,有易到難,要少而精,適合所有的學生。
二、課中實踐,構建有活力的課堂。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的過程,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個體生命充分自由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時生命的整體價值,煥發課堂生命。
1.引發學生發問,激發課堂活力。
問題是不竭的學習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思維才有動力。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在出示一個新課題之后我會先問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問的?例如學習《角的度量》,導入課題之后,我問: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們紛紛發問:角的單位用什么表示?2測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么測量?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很快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又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這節課,學生探究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這時我會問學生:接下來同學們來猜一猜老師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讓大家思考?同學們的表現欲一下被激活了:求圓桌的周長?求圓形魚塘的一圈的長度是多少?可以求直徑?還可以求半徑是多少?我會及時地給予孩子們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不僅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還從情感上也得到了鼓舞,并在小組合作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非常積極主動。這時,課堂已經成為學生發展的陣地。
2.時刻激趣,帶給課堂以生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他們的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會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我在教學《簡單的周期》這節課時,我出示“從小愛科學”的字樣,要求學生從左至右反復默默地數這幾個字。只要學生報出幾,老師馬上就能說出你們數到的是什么字,立刻激起了學生的好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堂課,我先通過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動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動,證實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之后,出示這樣一道題目,把一個三角形平均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由于受平均分的影響,不假思索就說出了是90度。這時我很肯定的說,不對,學生卻驚奇不已,由疑問產生懸念,學生再次產生探索學習的強烈欲望。就是這樣,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對學習仍然是興致勃勃,激情滿滿。
3.學以致用,賦予課堂以魅力
數學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的解決現實世界,向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用”也是“學”的歸宿,“學”的價值體現。比如學習了行程問題之后,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再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然后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圓的周長、面積之后,讓學生回家計算家里圓桌的周長和面積。學了利息之后,布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年或幾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學了比的應用,讓學生自己動手,按不同的比例配制出不同的甜味的蜂蜜水。這樣的安排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課上落實,構建高效課堂。
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落實堂堂清,周周清,單元清。每節課我都會當堂檢測,主8通過演板的形式進行。到黑板上做題的同學,要做一兩道題,兩道題做對,我就知道這個同學掌握了,做不對的同學,我再給他講解,直到做會。每周五下午,我要對本周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可以是知識盤點,也可以是講方法心得,疑難困惑或者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做針對性的練習題等。每個單元學完之后就要進行單元測試,然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講解。
四、課后反思,構建可持續的課堂
上完一節課,我會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諸如教學內容是否合理,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的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又是如何呢?然后及時修改教案,寫出教學反思,從而使我的課堂能夠持續發展。
新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新教育實驗中,一簇簇一團團的生命競相綻放,用季節的耕耘,期許一個個前行的果實。
理想課堂的構建,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師生的行走方式。構筑理想課堂,讓課堂成為師生對話的舞臺,成為學生學習的磁場,使教學效益成為最有力量的音符。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園,在前行中唱響生命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