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好情緒留給外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家里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面對外人的時候,能做到彬彬有禮,耐心且溫柔;但面對家人的時候,卻總是忍不住自己的壞情緒。
可事實上,家人才是值得我們真正用心對待的人。
我們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就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把壞脾氣留給家人。
40歲那年,鄰居老劉姑娘考上了大學,孩子開學不到半年,他迅速和妻子辦理了離婚。
有些人都不理解,這孩子都上大學了,你們可不就解放了嗎,還折騰啥呀。
但老劉卻說什么也不聽,其實稍微關注一下他們,也能猜個大概。
老劉的妻子是城里人,當年很看不上村里出來的大學生,但那時候她父母都覺得老劉不錯,人長得好,也有本事,是個潛力股。
接觸了半年多,他們就領證了。
但妻子這種不舒服的心理,并沒有因為他們結婚而消失,甚至還常常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02
老劉為人熱心勤快閑不住,在妻子眼里這些都是鄉下人的臭毛病,有時候鄰里鄰居幫點忙,他一回來妻子就冷嘲熱諷:
你是不是賤,明明人家請個工人就能辦的事,為什么巴巴地湊過去?
類似的對話還有很多,年輕的時候,老劉也和她吵過,但每次都是以孩子被嚇哭結束。
冷靜下來以后,他也試著和妻子溝通過,但對方并不理解,甚至還覺得是他不男人,慢慢地,他也就不說了。
女兒大了以后,她說話更不注意:
女兒回來晚了,她罵女兒賤,小小年紀就不學好;
女兒帶同學來家里學習,她當著同學的面就數落女兒的各種糗事……
青春期的孩子最要面子,她對自己孩子卻沒有一點耐心,外面受了氣也要發給孩子。
不管他怎么告誡妻子,孩子大了,不要動不動就罵得那么難聽,當妻子依然不為所動:
“她是我生的,難道我連罵一句都不行?”
而真正讓老劉下定決心離婚,是女兒高考前一年發生的一件事。
有一天上班時,單位一個老大哥突然昏倒,他和單位的小伙子連忙送人去醫院,對方穩定下來的時候,他一下子高血壓犯了,心慌心悸,差點出事。
幸虧是在醫院,他捎帶也做了檢查,確實是高血壓。
那時候孩子每天跑校,他不想讓孩子有負擔,自己在醫院住了幾天才回去。
回家他老婆第一件事就是跟他鬧,說他為了躲著她連醫院的住院單都敢騙,真不是男人。
老劉說,那天真讓我心寒啊,一起生活了快二十年了,住院的時候我還跟她通過電話,快一個星期,她也沒來看我一眼,也沒打電話問問我怎么樣,一回家就跟我鬧,但凡她能對我上點心,去醫院看看就知道我是不是在騙她。
其實那個時候他就過夠了,但為了不影響孩子考試,他就又堅持了一年。
等到孩子上大學,也理解了他,這才離了婚。
03
很多人都覺得老劉妻子這樣的女人一定是個壞女人,但在一些同事朋友眼里,卻并非如此。
雖然他們也都覺得老劉前妻不會說話,情商低,但拋掉這一切,她卻是個很好的朋友,常常仗義執言,愛打抱不平。
但為什么這樣的女人,卻做不到欣賞自己的另一半呢,難道他們的另一半就真的毫無一點可取之處嗎?
當然不是,而是因為他們的習慣,主動了他們與人親密相處的時候,只會互相扎刺。
這種伴侶,在我們父母那一輩中還不少見。
他們從小接受的就是打擊式教育,所以自己長大成人以后,也會不自覺地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愛人,家庭。
除非發生重要事故,否則他們不會去反思。
對于朋友,他們有分明的界限,但對于親人,他們卻沒有相應的分寸感。
甚至在她們的認知里,我罵你還是為你好,但他們并沒有想過,正是他們的這種行為,才是造成自己愛人和孩子痛苦的根源。
他們不明白,家庭是說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人之間需要的相互鼓勵,而不是相互打擊。
所以千萬要記住,對待家人的態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不知不覺,半生已過,趁一切都還來得及,請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