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道盡了科舉落榜者的辛酸與無奈。
高蟾是唐代的一位詩人,出身寒素,屢試不第。他的這首詩以天上碧桃、日邊紅杏和秋江芙蓉為喻,表達了科舉取士的不公和自己未能得志的遺憾。詩中“天上”“日邊”象征著高不可攀的權位,“碧桃”“紅杏”則代表著那些憑借關系輕易獲得高位的人。
而詩人自比秋江芙蓉,雖美麗卻未能得到春風的眷顧,未能綻放。這種巧妙的比喻不僅展現了高蟾的文學才華,也讓人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悲憤與無奈。
高蟾的這首詩是對科舉制度的一次深刻反思,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辛酸與堅韌。感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展出時間:
2024年6月5日
展出內容:
高蟾(唐)《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詩詞原文:
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風怨未開。
展出作品:
郝乙
姚淑芳
趙忠勝
劉國華
姚淑芳
劉國華
郝乙
詩詞釋文:
天上的碧桃和著甘露種植,日邊的紅杏倚著彩云栽培。芙蓉生長在這秋天的江畔,從不抱怨東風不讓她及時開放。
詩詞作者:
高蟾,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郡望渤海(今河北滄州一帶)人。出身寒素,累舉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進士第,昭宗乾寧中官至御史中丞。與鄭谷友善。生平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九。孫光憲謂其“詩思雖清,務為奇險,意疏理寡”(《北夢瑣言》卷七)。辛文房則謂其詩“氣勢雄偉,態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深造理窟”(《唐才子傳》卷九)。
書法作品作者介紹:
郝乙(河北石家莊、1974年),14歲始學篆刻、書法,18歲師承河北書法名家牛逍先生,現為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姚淑芳(女、湖南邵陽、1965年),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經濟師,書法及古詩詞愛好者。
趙忠勝(湖南岳陽、1970年),經商,業余愛好書法。
劉國華(湖南岳陽、1945年),岳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岳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歡迎更多書法愛好者參加“書寫經典網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