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我認識的一個小姑娘發了這樣一個朋友圈:
你知道么?尤其是最近,我每每感到時間不夠用,喝水上廁所的路上都恨不得跑著,只想節省下寶貴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重要的、正確的、我心愛的事。我只想朝前看,前面有無數我尊敬的、崇拜的、佩服的榜樣。他們有的白發蒼蒼,有的和我一樣半大不小。外界的牽絆和阻撓再多,他們依然所向披靡,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狂奔著撲向自己執拗的理想。
即使只是看著,我也感到這個小姑娘撲面而來的喜悅和充沛的能量,我甚至能夠想象出她的樣子,眼睛晶光燦亮,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奔跑。
這個小姑娘是我的前同事,她的職業是童書編輯。
當我們在閱讀那些美好到讓人驚嘆、落淚或者會心一笑的繪本時,常常以為童書編輯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工作——讀著最晶瑩的文字,欣賞著最純美的畫,浸泡著最純粹的思想和美德,陪伴著最可愛的人物,制作著最感人的故事,難道不是最幸福的事么?
還真不是。這個工作瑣碎、收入低、競爭大,甚至門檻不高。
每天,你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付各色人等——
領導要溝通,工作效率、進度、創意隨問隨答。
出版社要溝通,每本書從選題到版面都要細細商量。
翻譯要溝通,你得滿世界找翻譯,找到一個合拍的,簡直如獲至寶,哪怕最近沒有合作的書稿,也要常常維護關系。
讀者要溝通,你要在讀者群做出好的分享,愉悅大家,感動大家,才能收獲忠誠的讀者,他們才會源源不斷的給你帶來新的讀者。你要策劃好玩的活動,吸引小讀者,他們才會在蕓蕓眾書中瞧一瞧你的。
作者要溝通,你瞅準一個大咖,覺得只有他才能寫透你這本書的精彩,結果到了要寫導讀的時候,大咖出國講學去了,專心閉關不寫文,你會多么欲哭無淚啊!又要從頭開始梳理,找誰寫好呢?給他多少錢合適呢?
美編部要溝通,版權部要溝通,市場部要溝通,制作部要溝通,財務部要溝通,印刷廠要溝通……因為一本書做出來,你要看文字、看畫面、審版權信息、看制作質量,還要參與營銷、計算成本、核算價格、考慮印數,報銷費用……
最后,當你捧著一本做好的精美的繪本潸然淚下、五味雜陳的時候,你還要做好這樣的心理建設:讀者幾乎永遠不會翻到最后看這本書是誰編輯的,讀者只會看這本書是誰畫的、誰寫的、誰翻譯的。再看看自己的月收入,簡直不想活下去。
但是,總有一些編輯像我一樣覺得苦不堪言,也總有一些編輯像那個小姑娘一樣,覺得甜如蜜。
對她來說,這就是最精彩的人生,因為她找到了自己重要的、正確的、心愛的事。我們的工作也許平凡瑣碎,但我們的鐘愛,會為它鍍上光芒。
2
艾麗絲門羅在她那本著名的《逃離》中,講了很多故事。其中有幾篇的主角都是一個叫朱麗葉的姑娘,連起來看很有意思。
朱麗葉是一個冷峻專業的女博士,教的是拉丁語,但她厭倦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她逃離了,去投奔一個在火車上偶遇的漁夫,和他生活在一起。這兩個人的愛情雖然生冷,卻非常真實,他沒有想到會得到她,她也沒想到會去找他,但兩個人在一起,如天雷勾動地火,內心所有的靈性都沸騰了。從此,朱麗葉從一個女學者變成了漁婦。
朱麗葉有了一個女兒,她待她如珠如寶,母女倆有密不透風的感情,就像姐妹花。朱麗葉后來又厭倦了做漁婦,在40歲左右的時候,她又去做電視節目,成了一個靚麗睿智的電視人。后來丈夫死了,她更加心安理得地帶著女兒搬回了城市,逃回到富裕文明的生活中去。她有名有利,有花兒一樣的女兒,一切看起來無比美好。
朱麗葉的女兒長大后,一直在無神論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小姑娘,卻突然離家出走,號稱要去加入某個教派。朱麗葉備受打擊,她準備了很多東西去看望做苦行僧的女兒,卻沒有見到。后來一次偶遇讓朱麗葉發現,女兒根本就沒有加入邪教,她只是從母親身邊逃離,她就在離家很近的地方,過著熱鬧的、幸福的、富足的生活。
晚年的朱麗葉,又做回了女學者。她重拾專業,在咖啡廳啃冷面包,樂滋滋地研究拉丁文。退休金不夠用的時候,還要去快餐店打打工。
朱麗葉的人生,從世俗的眼光審視,有幾個片段,會備受褒獎和追捧,比如她是年輕的博士和教師,是光鮮富有的電視人。但也有幾個片段會備受指責,引發同情和扼腕嘆息。但朱麗葉不會在乎。
因為真正精彩的人生,從來都是自己活出來的,與別人無關。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朱麗葉都追隨自己想要的,干脆利落地把人生的調色板用了個徹徹底底。對生活賜予的意外,一一張開雙臂去款待。把人生當做一次酷炫的旅行,我行我素,為喜歡的風景停留,是這個女人的精彩和幸福。
3
但世界上有更多人,把人生過得極其乏味。
比如,我就認識一個24小時“不高興”的女人。
每次見到她,她都是一臉的生無可戀,絮絮叨叨滿腹牢騷??陬^禪就是“哎呦,你不知道,我快煩死了?!?/p>
她在國企工作,工作輕松,收入很高,但打卡比較嚴。于是“快煩死了,還要打卡。”
她的丈夫經常出差,于是:“煩死了,家里的事兒都管不上?!?/p>
丈夫休假在家,她又會說:“煩死了,天天坐在沙發上,把我的沙發坐出一個窩來了。他啥時候才能去上班啊!”
丈夫給她買寶馬,她說:“煩死了,總要加油?!?/p>
女兒長得漂亮,她說:“煩死了,每天都得去接送她,不然不放心?!?/p>
她后來長年請假在家,更是煩了,沒事做,沒人聊天。
我覺得和她聊天超級痛苦,不過你想到什么話題,她總是能下個結論:“煩死了?!彼X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對她的戕害。
有個節目叫做《夢想改造家》,設計師們窮盡心思,把一些人10幾個平方、一地雞毛的家設計安排得清清爽爽,讓重新住進來的一家人喜極而泣。但很多消息稱,這些人的幸福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很快又把新家搞得一團糟,和原來一樣繼續雜亂無章的生活。
這個節目就像鏡子,把乏味人生的原因照得清清楚楚,你先放棄了生活,生活才放棄了你。
這樣乏味的人有很多,他們把不滿意、不公平、不快樂當做人生的主旋律,抱怨父母,抱怨領導,抱怨社會,也抱怨自己。
你給他們燉再多雞湯也沒有用,因為他們從來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視作珍寶,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他們只是盲目地跟風,盲目地努力,任由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塞滿自己的家,各種千奇百怪的娛樂塞滿自己的時間,各種五花八門的觀點來塞滿自己的靈魂。
那個被壓在地縫里的自我不滿足,只好哀哀嚎叫,狀如祥林嫂。
所以我說,乏味的人生都是相似的,叫做放棄自我。
4
那么不放棄自我的人生是什么樣子的?
樣子太多了,千姿百態。
可以是一個對著電腦奮力工作的小白領,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兒,有自己的夢想和規劃。
可以是上面說的朱麗葉,她隨心所欲,意志如鐵。
可以是前幾天在朋友圈里刷屏的北大才女樊錦詩——
這個姑娘從25歲開始,在敦煌一呆就是50年。艱苦的生活不用說,大漠的風沙讓她蒼老干瘦,長期和丈夫孩子分居兩地。
從家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姑娘真自私,但她的靈魂已經被敦煌莫高窟的艷光攝取,她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塵世生活作為獻祭。這是幸福的另一種境界。
可以是赴美學習的胡歌——
他在事業的巔峰期停下來,去完成自己一直以來的學習夢想。這種選擇對很多人來說,估計很難,但對胡歌來說不一定很難。一個人一旦成長為自己忠實的朋友,就再也不會回頭做那些目光短淺的事兒了。
幸福的人生姿態千差萬別的,因為幸福根本就是一種主觀感受。
不是光芒萬丈就是幸福,更不是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幸福沒有標準,只有你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和諧圓滿。你愛錢,又會賺錢,就是幸福的。你愛權力,然后當上了大官,就是幸福的。你愛寫作,又寫出好文章,就是幸福的。
相反,如果你心中充滿了進取和冒險的火焰,卻縮在一畝三分田,你就不會覺得幸福。
你喜歡完成工作后,安靜地看書聽音樂,卻被迫相信名利雙收才不枉此生,也不會覺得幸福。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和諧圓滿哪里來?
需要反省和磨礪,需要誠實和勇氣。
你要反復打磨自己的謀生技能,才配談自由。你得常常反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有一雙慧眼。當你在反省打磨之后,擁有了幸福的品性和能力,再配以誠實和勇氣,才可以開始真正的精彩——
專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狂奔著撲向自己執拗的理想,最終成就無可復制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