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人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僅會看這件事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收益,同時會注意自己過去在這件事上有沒有投入過精力,這是一種非常頑固的心理狀態。
常見運用沉沒成本場景:
很多商業機構,在你有意愿購買某個東西的時候都會要求你繳納一些誠意金,在現在社會的交易情況來看,普遍客戶交了誠意金的成交的概率都非常大。譬如,買一套幾萬塊的家具,付了幾百塊誠意金,很可能就是為了這幾百塊誠意金,就購買了你的家具。
最常見的炒股,大家越虧越不甘心,越要補倉,雖然這支股票很明顯還是在下跌的趨勢當中。賭博也是一樣,越輸越不服輸,最后借錢也要繼續賭,不就是不舍得沉沒成本么。
像我們做HR的,從沉沒成本這個概念出發去思考我們的人力資源,為了提升員工忠誠度,減低離職率,我們是不是也要不斷的增加員工的沉沒成本,讓他為公司付出更多,投入更多的東西在公司,這樣他就越舍不得離開公司,所以老員工更難離職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離職的沉沒成本太高了。
我們利用好沉沒成本,有目的性的制造對方的沉沒成本,將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當我們自己困在沉沒成本當中時,我們就要理性的認知,不能被情緒所左右自己,或者是設定止損機制,防止無休止的沉沒下去。